戴森球计划退出后会继续采集吗
选择打开自动采集就可以了。
戴森球理论靠谱吗
戴森球理论,这是戴森为寻找外星高度发达的文明而设想出来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高级的程度后,由于星球自身的固有能源被耗尽,同时文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由与日俱增,且核能等虽强大,但终究不是理想安全的能源,因此对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来说,最佳的理想方案便是大量地采集自身恒星的能量来维持文明的发展了。
戴森球的理论设想是通过某种方法将该文明星球所在的恒星上围上一圈可吸收恒星辐射能量的收集器,然后收集器再将其所收集到了恒星能量通过某种红外波,微波,亦或者其他什么波的形式将其输送到该文明星球上。这理论设想在科学理论上,确实是可以存在的,而且仿佛还有一种文明发展到后期的必然趋势的样子。
想象一下我们的地球,在整个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不可生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必然最先消耗殆尽,然后什么其他的氦-3,亦或者是可燃冰等,最终也是会面临着同样的局面,剩下的是核能跟太阳能。可是整个文明的发展时期是极其漫长的,核能终究是会有泄漏的可能,它并不是一种可以持续安全被利用的可靠能源,所以太阳能的采集是地球文明后期最佳的路径。不要说什么火星木星上的甲烷或是其他能源,那些我们用不起,因为运输本身就存在着一个极大的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我们地球所能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仅仅只有太阳辐射的20亿分之一,可想而知,太阳的能量到底还有多少可以被我们无限利用。
有人说,地球那么大,完全采集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可以了,可实际上呢?太阳能辐射到地球,它们并不是说要全部只提供给你们人类使用的,它还需要给地球的整个生态系统运行提供能量,所以人类要吸取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那是要有个限度的,否则那将是害人害己。
已经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不能提取太多,于是人类文明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到外太空去提取收集了。虽然未来的科技日益的发达,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人类也需要发送更多的太阳能收集器到太空中,最终太空中的收集器多到可以绕太阳一圈,而这就是所谓的戴森球。
可是对于戴森球的存在,确确实实是只能停留在理论的脚步上,因为要在整个恒星的外围放上一圈能量采集器,那得需要多少的物质材料啊,前提又得需要耗费多少的能源将着这些材料发送上去?
我们要在太阳上围上一圈能量采集器所需要的物质,或许就算是10个地球的质量的物质也未必能够将它围起来吧。同时,要将那么多的物质发送到那么遥远的太空中,我们就算是能耗用100个现有的地球能源,那也未必能够完全地将它们送上去吧。
因此,戴森球在理论上是靠谱的,但是在实际上,那是完全行不通的,是不靠谱的。
戴森球计划后期基础材料
戴森球计划里重氢是中后期一种重要物资,用量也比较大,主要获得方法有以下三种,一,通过粒子对撞机将氢变成重氢。
人类离太空开采资源还有多远
从古至今人类之间的战争永远都是为了形形的资源,而资源的用途就是让人类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因此哪个国家掌握的资源多哪个国家就富有(强不强大得另说)
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就说过,“人类何必在目前的地球上苦熬而放弃宇宙中数以亿万计的新地球”,这句话背后体现出的正是太空资源的丰富程度,众所周知我们地球上的各类金属是不均衡的,然而仅仅是月球上拥有的金属资源就够人类用几个世纪了。
以往我们引以为豪的认为只有地球上拥有水资源,然而随着探测器的努力科学家们在太阳系其他星球上发现了比地球多得多的水,太空就好像一个未开发的宝藏一样等待着人类。
目前地球上有心思开采的太空资源只有小行星上的矿产资源,NASA就准备未来捕获一颗小行星进行研究和估值,而美国的马斯克和贝索斯则将大把大把的钱投入到了太空开发中去,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成功捕获一颗小行星,那么上面的金属资源将带来百倍甚至千倍的利润。
大规模开采太空资源是肯定会发生的事,而考虑到目前的航天技术限制,太空资源开发这种事最早也得等到本世纪末了,届时月球上的金属以及可控核聚变资源将使得月球成为一个露天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