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希儿培养攻略
《崩坏:星穹铁道》
星铁青雀培养攻略
1. 目前没有明确的。
2. 星铁青雀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宠物,其培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需要不断地进行喂养、训练、打扫卫生等工作,同时还需要注意其情绪和健康状况。
由于每只星铁青雀的性格和习性都不同,因此培养攻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如果想要成功培养一只星铁青雀,需要具备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同时可以参考其他宠物培养攻略,例如定期进行体检、提供适当的食物和环境等。
当下有什么脑洞大开的小说
我推荐《三体》
《三体》具有深切的社会意识,小说中逐渐浮现出的“宇宙社会学”,纠结在制度建构与人性道德的之上,实际上也更为直接地将“经验”的难题投放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之上。可以说刘慈欣构思的“三体世界”尽管有着上亿光年的时空,其实却并不遥远。正是以现实情景为基点构想出的《三体》的宏大世界,明确地建立在“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的道德追问之上。
更具体地说,《三体》中描绘了两个层面的道德:零道德的宇宙本身——更高智慧如“歌者”向太阳系抛出二向箔,使整个太阳系二维化,人类文明从此灭亡;但刘慈欣着力去写的还有“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生存?”这两种假想条件放在宇宙背景中,看似是空想,却深深地扎根在人被卷入历史困境时的切身境况之中。《三体》中多次写到生死攸关的抉择时刻,关系到文明的兴亡,人性的存灭。这些时刻映现出与作者和读者都面对的现实历史息息相关的道德困境。由此,刘慈欣的情节构思纠结在两个向度的道德上:一切为了生存的零道德,与有善恶之分的道德。他铺陈的宏伟叙述,最终展现的情节走向,是有道德的人类(或任何生命)无法在零道德的宇宙生存下去。《三体》跌宕起伏的故事线索,是人类一次次凭借理想和理性为保存自身作出努力,最终“歌者”来临,黑暗森林打击到来。但刘慈欣让程心一直活了下去,她成为三体和地球文明的最后幸存者之一。这个存亡攸关的宇宙史诗之中,整个物种和世界的灭亡,与一个人的保存构成了平衡。
阅读《三体》系列,除了在其中仍然能体味到一些传统的科幻作品的风格之外,又可以带来一种像阅读那些出色的商业通俗小说时会感受到的。而且,会为作者超越常人的想象力而叫绝,也很欣赏作者的思考,以及其中部分的思想。这个小说系列的可读性,就其情节展开的精彩度来说,作为其基础的,恰恰是作者惊人而且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在这个小说系列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对于多种科学知识的了解、利用与合乎科幻逻辑的外推幻想。在整个系列中贯穿的哲学思考,与其用作者所说的“宇宙社会学”这一概念,倒不如用“宇宙伦理学”更为合适。正是作者超越常轨的思考,扩展到以存在外星文明为前提的整个宇宙,在这种最大的范围内,又以地球人可以理解的伦理,论证构建其理论基础,才使得整个系列小说具有一种真正的宇宙视野。
不过,在其中还是有一种隐约的内在矛盾存在着,这就是对于科学技术手段之价值的评价,与作为其叙事和情节构想基础的带有人文意味的宇宙伦理前提之间的某种。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预设了一个残酷的宇宙规模的黑暗前提,这也是他的“宇宙社会学”的核心所在,其第一条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很有些哲学意味,这里面价值判断被取消了;其第二条,颇有些把地球上有限资源的环保理念扩展到整个宇宙的意味,说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也很有点像人们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只不过暗中又把文明的增长和扩张(即“发展”)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先天地联系在一起。在《三体》系列中,作者突破了硬科幻的传统模式,让其故事更好看,与此同时,在其哲学基础上,还是沿用了地球思维的某种框架。
刘慈欣采取的描写具有技术主义的特点,这会使他在惊叹“方寸之间,深不见底”之后,进一步带读者深入宇宙(比如奇异的“四维空间”)中去认知它的“尺寸”。在描写的链条上,这样的层层递进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他在与无形无限搏斗,试图把一切都写“尽”。或者说,他不遗余力地运用理性来编织情节,让他的描写抵达所能想象的时空尽头。用刘慈欣自己的文学形象来打个比方:他让“崇高”跌落到二维,在平面世界中巨细靡遗地展开。刘慈欣的科幻想象包容着全景式的世界图像,至于有多少维度甚至时空本身是否存在秩序,在这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它巨大无边,同时又精细入微,令人感到宏大辉煌、难以把握的同时,又有着在逻辑和细节上的认真。它的壮观、崇高、奇异,建立在复杂、精密、逼真的细节之上,可以说宇宙大尺度和基本粒子尺度互为表里,前者的震撼人心,正如后者的令人目眩。刘慈欣的小说以激进的科学推理为支撑,甚至在《三体》这样的长篇巨制里,宇宙规律本身的更改也是支撑其情节的最主要支点。
《三体》系列以众多的人物和繁复的情结,描绘出宇宙间的战争与和平,以及人类自身对于道德的选择困境。刘慈欣对所有这些如那种不同维度的世界看似无法言传的景观,毫无保留地以全景细密的“写实”加以刻画,他的文字精准而结实,使幻想变得栩栩如生。面对这些壮丽的宇宙景观和精妙的物理设想,那种感觉就像离开池塘见到了大海。另一方面,刘慈欣创造的世界有着读者可以认同的鲜活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刘慈欣的科幻世界与现实之间的连接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三体》第一部中地球上的三体组织设计出一套网络游戏,借用地球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重构三体文明的样貌。在这套游戏中一上来就遇到周文王,他正走在去朝歌的路上,自信已经获得三体恒星运行的规律,乱纪元快要结束,恒纪元马上就要来了。这个在小说中具有功能意义的隐喻性情节,在指向“差异”的同时,却是使用了人们熟悉的历史材料。“差异”点在于,三体世界有三颗恒星,运行没有规律,随时会使这个星系中的文明遭遇灭顶之灾。但此处表达“差异”的喻体,却是借用读者熟悉的商周历史,由此与现实世界之间发生另一种更直接的关系:“乱纪元”的意象借自史书记载的生灵涂炭的纣王时代,对“恒纪元”的预测脱胎于周文王倾心向往的太平世。在接下来另一层游戏之中,秦始皇时代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游戏的隐喻指向三体文明对恒星运行规则的大规模科算。但秦始皇的集权统治,是这台计算机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这里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三体》叙述语法的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方面。情节层面对“三体世界”的隐喻表达,以历史(或现实)为材料,而在这之后,这些材料引向更为直接的现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