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 首页 > 手游攻略 > 详情

全境封锁2犀牛左轮(文言文词的词性判断)

文章来源:编辑铺作者:远邦软件园发布时间:2023-06-28 11:36:01

文言文词的词性判断

解题思路: 学会判断词性,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却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注意多积累,多记忆。如有不同意见,请在下面的继续讨论中留言,如果回复的晚些,请见谅。祝你:心情愉快,学习进步!
解题过程:
  判断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下面把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种。普通名词如“人”、“妻”、“国”、“天下”、“兵”等。专有名词如“江”(长江)、“河”(黄河)、《诗》(专指《诗经》)、“书”(专指《尚书》)、“刘备”、“戈”等。时间名词如“今”、“昔”、“旦”、“暮”等。方位名词如“东”、“西”、“南”、“北”、“中”、“内”、“外”等。名词可以同形容词、介词、动词、连词等组合,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和判断句谓语,一般不能与副词组合。例如: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史记?项羽本纪》)——现在别人有大功却去攻击他,这样做不符合道义。
   “功”受形容词“大”修辞,在句中作“有”的宾语。“义”前边是否定副词“不”,正说明“义”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名词作状语或补语常常不用介词,例如:
   ①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游天都》)——到达天都峰旁边,沿着光滑的石板象蛇一样向上爬。
   ②西门豹簪笔磬折。(《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把笔插在头发上,象磬一样弯着腰(恭敬地站在那里)。
  以上是名词作状语。
   ③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楚辞?涉江》)——燕雀乌鹊,在堂前庭中筑巢呵。巢:名词活用为动词。
   ④邴夏御齐。(《鞌之战》)——邴夏为齐侯驾车。
  以上是名词作补语。
  (2)代词。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①人称代词。②指示代词。③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古汉语中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代词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例如: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比鸿毛还轻。
   ②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公输》)——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就可以去攻打了。
   ③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天论》)——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日月更明亮。
  例①的“或”是肯定性的无定代词,意思是“有的人”。例②③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例②指代人,意思是“没有什么人”;例③指代事物,意思是“没有什么东西”。代词的主要特点同名词,一般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及判断句谓语。
  (3)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以及变化的词。根据动词后面能否带宾语,又细分为二类:①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外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常影响到发出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例如“被坚执锐”的“被”和“执”。②不及物词,也叫“自动词”、“内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仅限于动作者自身,不以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为对象。例如“生”、“死”、“行”等。根据动词的作用又可以分成能愿动词和判断动词。能愿动词一般不能独立作谓语,也不能带宾语,经常附在其他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可能。例如:
   ①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张骞传》)——汉王送给王的财物,不能说尽。
   ② 〔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欲。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复为匈奴所得。(《张骞传》)——张骞从月氏得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明确的表示。主了一年多,就回国。沿着昆仑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返回,又被匈奴抓住。
  句中的“可”、“能”、“欲”都是能愿动词。
  判断动词数量较少,多为后起。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是”字。“是”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判断动词,而在先秦汉语中,“是”作指示代词而不作判断动词。例如: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老虎和犀牛跑出木笼。龟板和宝玉毁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是”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在椟中”这种情况。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判断动词有“为”、“非”。“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非”是“不为”的合音,常用在否定句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例如: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是切肉的刀和板,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去辞别呢?
   ②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为年老的人折个树枝,告诉人说:“〔这种事〕我做不了”。这是不去做,不是不能做。
  动词在句中经常作谓语,也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可以受副词修饰,但不能与介词结合。例:
   ①魏将庞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膑》)——魏将庞听说齐军攻魏的国都大梁,就离开韩国返回,这时齐军已经越过国境向西推进了。
   “闻”、“去”、“归”、“过”在句中作谓语。“西”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②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学习不可以停止。
   “学”作主语。
   ③但欲求死,不服顾利害。(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只愿求死,不再顾念利害。
   “死”作宾语。
   ④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经?魏风?伐檀》)——不出打猎,为什么看到你家有悬挂着的貆啊。
   “县”是悬的本字,在句中作定语。
   ⑤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之者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命令部队不要杀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奖赏千金。
   “生”作状语。
   ⑥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上》)——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不能接近,难道还可以扑灭吗?
   “灭”作补语。
  上述例句中,副词修饰谓语的情况如例①的“既已”,例②的“但”、“不复”等。如果动词前是介词,那一定是省略了介词宾语,这在下面介词部分将谈到。
  (4)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变化状态的词,在句中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也能作主语、宾语。例如: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钴鉧潭西小丘记》)——铺着枕席躺在那里,清爽明净的景色与眼睛交谈,瀯瀯的流水声与耳朵交谈,悠然虚渺的境界与精神交谈,深沉宁静的状态与心灵交谈。枕席:名词用作动词,铺着枕席。谋:谋划,这里指景物与人的五官交谈。
   “清泠”、“瀯瀯”、“悠然”、“虚”、“渊然”、“静”作定语。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因此用了十九年可是刀刃就象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锋利。
   “新”作状语。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与徐公哪一个漂亮?
   “美”作谓语。
   治乱,天邪?(《天论》)——安定与是天决定的吗?
   “治乱”作主语。
  形容词作宾语时名词意味很浓。例如
  籴贱贩贵。(杨恽《报孙会宗书》)——买贱〔的东西〕,卖贵〔的东西〕。
  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例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因此聪明的人更加聪明,愚笨的人更加愚笨。
  副词“益”修饰形容词“圣”、“愚”。
  (5)数量词。数量词是表示事物数目与单位的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例如:
  有奇景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游天都》)——有这样奇异的景象,上次没有探访一下,这次游览又快慰又惭愧。
  (6)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在句中经常充当状语,也作补语。例如:
   ①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许弗许。(《郑伯克段于鄢》)——〔武姜〕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
   ②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见蛟龙。(《论衡?别通》)——到浅的水流中去的人能见到小虾,到稍深一些水流中去就能见到鱼客,到最深的水流中去就能见到蛟龙。
   ③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甚”作补语。
  (7)介词。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原因介词、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和补语。
   ①若之何以病败君之大事也。(《鞌之战》)——怎么能因为受伤使国君战事失败呢?
   ②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现在想用先王的政治措施治理当世的百姓,都是守株待兔一类的事情。
   ③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我所以暗自忍辱苟活下来,幽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而不,是因为我遗憾我的心愿没有完全实现,这样鄙贱无知地死去,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传扬到后世。
   ④若能以吴、越之众与抗衡,不为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若能用您的众将士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不如早与曹操断绝关系。
  例①“以病”作状语,表原因。例②的“以先王之政”作状语,表凭借。例③“于粪土之中”作补语,表处所;“于后世”作补语,表时间。例④的“以吴、越之众”和“与”都作状语,前者表凭借,后者表对象。
  古汉语介词中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介词同时又作连词,有的较难区别,如“与”:
   ①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报任安书》)——我与李陵一起在宫中供职,平素相互之间没有很深的关系。
   ②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孙子兵法》)——道就是使百姓和君主同心协力。
  例① 的“与”是连词,“与”前后人物在句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颠倒后意思不变。例②的“与”是介词,“民”是受令的对象,又是“同意”的主动者。如果“民”与“上”位置颠倒,意思就全变了。
  介词“以”的后边如果省略了宾语,有时也易与连词相混。
   ①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鞌之战》)——从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了箭继续驾车,车左边的轮都被鲜血染红了。
   ②(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张)巡。(《〈张中丞传〉后叙》)——于嵩又取架上的那些书,试着用它们来考问张巡。
  例①的“以”是连词,连接两个动作。如果认为是介词,就一定是后边省略了宾语“之”,但加上“之”写成“余折以之御”,“之”指代不明,语义不通。例②的“以”后边加上“之”,“以之问”意思通顺,如不加,意思反倒不完善,所以例②的“以”是介词。
  此外,还要注意介词宾语前置与省略的情况,这将在第九章“怎样分析句子”中谈到,可参见。
  (8)连词。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体会上下文来确定。
  (9)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的词。根据其在句子的位置,可以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之类。根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表陈述、祈使、疑问、感叹、提顿、推测等。
  (10)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有时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在上述十类词中,重点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介词、连词,尤其是动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要抓住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例如看能否与介词、副词结合就可以判断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或动词。如能否带宾语,就可以把名词与及物动词区别开来(形容词带宾语都属于活用为动词);是充当叙述句谓语还是描写句谓语,就可以把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区别开来。连词与介词有时较难分辨,,常常要结合上下文的意义去判断。下面分析几个例词。
  之
   ①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从而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已经了解这一点了。
   ②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因此贤明的君主制定老百姓应有的产业,一定让他们对上足够事奉父母,对下足够养育妻子和儿女。丰年终身饱,荒年免于死亡,然后督促他们作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他是很容易的。
   ③宋何罪之有?(《公输》)——宋国有什么罪?
   ④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实知》)——不学习自己就了解,不问人自己就明白,古今的事情中没有这样的。
  例①有两个“之”。第一个前接名词、后接动词性词组“不行”是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构成偏正词组在句中作宾语的外位语,第二个“之”上接动词,作宾语,是代词,代“道之不行”这种情况。例②有四个“之”。第一个上接名词“民”,下接名词“产”,是连词,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第二个上接连词“而”,下接名词“善”(形容词活用),是动词;第三个上接名词“民”,下接动词“从”,是连词,作用同“道之不行”的“之”;第四个上接动词“从”,下接语气词“也”,是代词,代“明君”。例③的“之”上接名词“何罪”,下接动词“有”。“何罪”与“有”不构成主谓关系,“之”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何罪”。例④的“之”上接否定副词,下接动词“有”,是代词,代前面的情况作“有”的前置宾语。
  实
   ①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五蠹》)——古时候男子不耕田草木果实就足够吃了。
   ②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五蠹》)——所以灾年的春天,对年幼的弟弟也不给食物,丰年的秋天,对疏远的客人也一定给他食物吃。这不是疏远亲骨肉而爱路过的客人,而是果实多少不同〔造成〕的。
   ③仓府两实,国强。(《商君书?去强》)——粮仓和府库都充实,国家就强大。
   ④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旧唐书?魏征传》)——有好开头的确实很多,能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⑤实无反心。(《史记?李斯列传》)——确实没有反叛之心。
  例①的“实”由连词“之”与名词“草木”相接,在句中作主语,是名词。例②由连词“之”与形容词“多少”相接,也是名词。例③上接数词,在句中作谓语,是形容词。例④的“实”下接形容词“繁”是副词。例⑤的“实”是下接动词,是副词。
  必
   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我听说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收获。
   ②古明主必其诛也。(《五蠹》)——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实行他的惩罚。
  例①的两个“必”都是上接名词结构,下接动词“有”,是副词。例②的“必”上接名词,下接名词性词组,用作动词。
  甚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太厉害了,你的不聪明。
   ②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说:“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女人还厉害”。
  例①的“甚”作描写句谓语,是形容词。例②的“甚”下接表比较的介词结构补语,也是形容词。
  有时从词的语法动能上不能判断词性,就要结合词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分析。例如:
  早
   ①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穿好朝服准备上朝,因时间还早,(就)坐在那里打瞌睡。
   ②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战国策?齐策》)——早点救韩国,比晚救韩国哪样更合适。孰与:表比较选择。便:适宜。
   ③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秦观词《阮郎归》之一)——早:已经。
  例①受副词“尚”修饰,例②修饰动词“救”,都是形容词。例③修饰动词“吹”,是副词。例②例③形式类似,为什么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副词呢?这就要结合词义考察了。例②意义是时间早,还可以受副词修饰(如例①)所以是形容词。例③的意义是“已经”,不能再受副词修饰,所以是副词。
  适
   ① 子适卫(《论语?卫灵公》)——孔子到卫国。
   ②时已过午奴仆适至。(《游天都》)——时间已过了中午,奴仆刚好赶到。
   ③今弃击罋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现在抛弃秦国的音乐而取异国的音乐,这样做是什么原因?〔只求〕眼前快乐,听起来舒畅罢了。击罋叩缶、弹筝:这里指代秦国音乐。郑卫韶虞:这里指异国音乐。
  例①的“适”下接名词“卫”,是动词。而例②例③的“适”下面接的都是动词,但例②的是副词,例③的是形容词,这就是“适”在上下文中的意义不同造成的。例②的“适”是修饰动词,所以是副词。例③的“适”是说明“何也”的,“观”是“适”的补语,所以“适”是形容词。
  以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巫山?巫峡》)——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到达江陵,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长风,也算不上快的。
   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因此圣人不要求遵循古法,不效法成规。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嘱托我做文章来记载它。
   ④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谏逐客书》)——这四位君主〔的功业〕,都凭借着从别的诸侯国到秦过作官的人的力量。
   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平坦而又近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险要而又远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少。
   ⑥齐使者为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齐。(《孙膑》)——齐国的使臣到魏国,孙膑以受刑罪犯的身份偷偷地去拜见,劝说齐使。齐使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偷偷用车载着他到了齐国。
   ⑦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孙膑》)——因此就拜田忌为大将,而拜孙子为军师。
   ⑧富国以农,而贵文学之士。(《五蠹》)——凭借着农业使国家富强,可是却重视读书的人。
   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五亩大的田宅,在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帛制的衣服了。
   ⑩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没人用我了。
   ○11子欲知其以乎?(《柳宗元?杂说》)
   ○12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论积贮疏》)——如果粮食多并且财富有余,干什么不能成功?用来攻城就能占领,用来守城就能稳固,用来打仗就能取胜。
  例①的“以”上接副词,下接形容词。例②的上下是代名词,但“是”与“圣人”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以”是介词,“是以”即“以是”。例③的“以”上下都是动宾结构,是连词。例④的“以”上接副词,下接名词性词组,是动词。例⑤的两个“以”接的都是形容词,是连词。例⑥第一个“以”上下都接名词,不构成并列关系,并且“以刑徒”与“见”关系紧靠,是介词,表身份。第二个“以”上接名词,下接动词,既不是连词,也不是介词,而是动词,“认为”,其后省略了宾语“着”。例⑦的“以”后边带宾语“田忌”,“田忌”又是“为”的主语,所以“以”是动词“用”。例⑧的“以”下接名词,上接动宾词组,正处于动词向介词过渡之间。所以可作介词,也可以作动词。而例⑨的“以”则少动词性,是介词。例⑩的第二个“以”,下接语气词,上接代词和副词,是动词。例○11的上接指示代词和动词,是名词。例○12的三个“以”,下边都是接动词,按结构是连词,但从文意上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所以仍是介词。如作为连词文意就不通畅了。
  与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老师与年纪相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相似。
   ②夸父与日同走。(《夸父逐日》)——夸父跟太阳赛跑。
   ③屈完与诸侯盟。(《齐桓公伐楚》)——屈完跟诸侯订立盟约。
   ④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谋攻》)——知道什么仗可以打和什么仗不可以打的,就能取得胜利。
   ⑤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斗酒”。〔手下的人〕就给他一斗酒。
  例①、例②、例③的“与”前后连接的都是名词,但例①的“与”是连词,例②、例③的是介词。原因是前后两个名词的地位不同,或主动发出动作与被动附和动作不同。如果“与”前后的名词颠倒过来,意义也不变,则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例④的前后接动词词组,且可以换位置,是连词。例⑤上接副词,后边接的只有名词,是动词。“与”前接名词,后接动词的多是介词,文意上省略了介词宾语。例如《孙膑》:“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客从外来,与坐谈”。因此,“与”主要注意辨别例①、②、③时的情况。

战象是什么

谢邀:

战象就是打仗用的大象

字面意思就是战争里的大象,可能不了解同学会感到好奇,战场上怎么会出现大象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人们通过驯化让大象听话,上战场起到战争的作用。之所以驯化大象上战场是因为大象有着独特的优势。

为何用大象打仗

众所周知,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随之带来的就是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

运输能力强大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军资对于一场战争的影响是有多大。古时候普遍的打仗军资靠的是骡马来运送,和大象相比显然相形见绌,一头象抵得上十几匹骡马和士兵的输送能力。

恫吓作用

战场上的士气起着很大的作用,兵法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假若还没开打士气不振,战争的输赢面会呈一边倒的趋势。恰恰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就起着这样的作用,说好了大家真刀真枪雄赳赳气昂昂的上战场,到了发现我们骑的是马,对手骑着象,谁都会心里发憷吧。不仅仅是人,要知道大象吼两嗓子,肯定会让马受惊的,还没打就让你人仰马翻,你还怎么打?

恐怖的杀伤力

像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的杀伤性就不言而喻了吧,随便动动鼻子动动腿就能掀翻两匹马,踩死几个兵,而且非死即重伤,让你彻底丧失战斗力。不但如此,大象的防御力也是非常恐怖,象有着相当厚的皮脂,有着很好的抗击打能力,莫说古代的冷兵器了,就是给你一把左轮枪,想做到一枪毙命也是很困难的,更别说古代的刀枪了。

战场上出现的不止战象

古时战场上不仅仅存在战象,战马作为最常见的动物自不必说,古人还曾将骆驼、犀牛、猪、獒犬、老虎搬上战场,就连如今卖萌为生的大熊猫也曾是点将谱上的一员呢!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资料,了解不一样的战争只是。希望晚歌的回答让各位看官老爷满意,手打不易请不吝赐赞!

如果单单给你一把手枪,让你在非洲大草原上荒野生存,你会选择哪把手枪

对于枪械我不是很了解,只是在电影里看过,什么型号最好也说不上来,如果真要回答,双枪老太婆手中的枪给我一把吧,我觉得野外生存,什么枪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和吃苦的精神。

恐龙能无视子弹吗

感谢邀请。

图注:《侏罗纪世纪》中安保人员向暴孽龙射击,但是好像没有什么效果

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如果恐龙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们人类能不能最基本的武器来对抗恐龙,也就是枪械。

恐龙能无视子弹吗?当然不能啦,我们目前常用的枪械子弹的口径主要包括有北约制式的5.5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俄系AK系列使用的7.62毫米步枪弹、主流手枪使用的9毫米手枪弹,还有就是12.7毫米大口径子弹,此外还有很多不同口径的子弹。

图注:不同口径的子弹,图片来自网络

子弹的威力不仅仅是看口径,也要看动能和实际的杀伤效果,步枪弹的杀伤力和停止作用要明显强于手枪弹。子弹击中有机体的时候,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出一个洞,有许多子弹会在有机体内翻滚或者是改变方向,造成的破坏往往是非常恐怖的。

我们再回头看看子弹对恐龙的杀伤力吧。通过发掘和研究,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并不都是巨大无比的,其实有许多恐龙的体型并不大甚至很小,比如小盗龙、近鸟龙等和鸟没什么区别。当你使用枪械向小型恐龙射击的时候,就像打鸟一样,一枪毙命很正常。

图注:体型巨大的阿根廷龙,图片来自网络 我想大家肯定想知道子弹对于大型恐龙们的杀伤效果,比如12米长的霸王龙、27米的梁龙、还有35米的阿根廷龙。尽管子弹对于大型动物的杀伤力要明显低于小型动物,但是其杀伤力还是非常明显的,即便是最小口径的子弹在击中最大体型的恐龙时,依然能够给恐龙带来疼痛。如果是用12.7毫米甚至是更大口径的子弹射击恐龙,其杀伤力将是非常可怕,把几十米的恐龙打成重伤甚至打死都是非常轻松的。

最后的答案就是恐龙不能无视子弹,任何都无法与钢铁对抗。

有人说士兵宁愿用普通手枪,也不会选“沙漠之鹰”,为什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沙漠之鹰?您确定您这是准备上战场,而不是去打游戏吗?士兵没选沙漠之鹰带上,那就对了,带上的话,那是准备冲到战场上去找死了。

说实话,很多小伙伴认识沙漠之鹰大多数是从美国那电影,和咱玩的各种游戏当中知道的。

电影里头,这玩意就是一个帅,那么大一坨抢,亮闪闪的就不说,咣一枪怼出去,钢板都能给你秀出个大窟窿眼。

玩游戏,大家伙都喜欢狙击枪配个沙漠之鹰,那枪声何止是一个清脆,装子弹的声音都让人。(小编就没事喜欢听沙漠之鹰装子弹的声音)

可当您真的把这真家伙握到手里头,才真真的知道,这货真扯,这家伙太重了。

空枪都有四斤的分量,您这要是加上子弹的话,差不多也就五斤了,别惊讶,这货的子弹个头也是不小的。

五斤啊!这就相当于一块砖头搁手里头了,这挥动起来砸人都来劲,咱也别说把这玩意握到手里头开枪,就算是您插大腰子上,带着一块跑,您感觉费劲不?

别的不说,俺的口袋里头装上俩手机,都感觉这裤子被拽的可以,要是来个奔跑,俺都觉的要被拽秃噜皮了。

俩手机能有五斤吗?所以分量这一关他就过不去。

如果您没有啥感觉,咱给大家伙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知道乌兹枪吗?这是一款微型,您给他压满弹的话也就不到四斤半,还要说明的是,这货可是二十五发子弹啊!

您这沙漠之鹰呢?就七发,当然非要逞能搁枪膛里头再塞一发,也不是不行,那也就八发而已,火力就跟不上不是?

这也就不算了,沙漠之鹰这哥们整个枪体就大,足有二十七厘米,而上边这位,把枪托合起来也就二十五厘米。

差距啊!很多微型都没他这么一把手枪的重量大,个头足!

要是搁到手枪行列中,沙漠之鹰就是一个巨人,别的不说M9美国人用的军用制式手枪,满打满算塞十五颗子弹也就两斤多一点。

又轻子弹还能可劲的糟,您选那个?

所以给俺的感觉,您选个沙漠之鹰还不如选一件防弹衣,这玩意也比他轻!

当然您也别提什么沙漠之鹰的威力巨大的话题。

大家伙都明白,这家伙近距离可以直接穿透汽车的引擎。

可这要是搁到战场上,这威力巨大那是一个送命的条件,压根就不是什么优势。

为什么呢?

咱都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鞭策出来的战友,物理咱都学过,力是相互的,一把枪的威力巨大,也意味着这枪的后坐力巨大。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要说了:“后坐力大咋的啦?咱可以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来适应?”

适应?咋适应?搁手里掉俩半头砖?这可不是给沙漠之鹰用来训练的。

咱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这沙漠之鹰的后坐力是如何的巨大。

首先这玩意身材优质的女娃娃,最好别碰这枪,因为这枪她们压根就握不住,一旦开枪,重的话枪直接跳起来砸脑门上了,轻了的话直接就把手腕给你弄伤了(其实俺感觉把手腕弄折了都有可能!)。

您也别惊讶,把嘴合上,这也是有例子可循的。

说有一个美国警察,搁靶场训练,平时他用的是别的枪,有一天心血来潮摸着沙漠之鹰想尝尝鲜,结果一枪打下去,没撑住,沙漠之鹰直接就来了个大撒把,“咣叽!”砸脑壳上了,血嘎查一下就流下来了。

毕竟五斤重的家伙砸脑门子上,那分量可不轻啊!

所以,您要是真摸到一把沙漠之鹰,第一个印象就是:“俺被这帮天煞的家伙给骗了!”

没毛病就这感觉,都不带还价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么说沙漠之鹰不能玩了?那造出这么个东西是为嘛呀?”

为嘛?人家本来就不是用来打仗的,是用来狩猎的,所以沙漠之鹰是一把猎枪,他符合简单粗暴威力猛的特点。

毕竟打猎的时候,这要是遇到了熊和野猪一样的大家伙,威力不猛一点,这都打不透不是。

所以用这枪的哥们,俺感觉(小编自己的一家之言,没有啥依据)这得是那种打篮球的家伙用的,比如奥尼尔这种,拿着矿泉水瓶子当口服液喝的家伙,才能掌控这枪。

说的虽然夸张了一点,但您也别介意。

而且威力巨大的同时,您还要面对一个这枪无法进行连续射击的后果,搁战场上,您这都用到手枪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敌人就在眼跟前了,你不能进行连续射击,他可以的话,你一枪没打中(这个概率很高的,沙漠之鹰的后坐力就能说明这一点),就要面对敌人接二连三的子弹攻击。

就问您,撑得住吗?而且在打这枪的时候,您还得双手握枪,毕竟后坐力太大,一只手可压不住的,这就让你的战术动作少了一半,生存的概率大大的降低。

毕竟一边开枪,一边掏刀子还是有机会的,虽然小,但机会是有的,可只能开枪,您自己想哇?

您要知道这可不是游戏,死了还能重新来过的,死了意味这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功夫白搭了,还得重头再来。

作为一款防御性的武器,您还要他打出突击步枪的能力吗?这就是多余的!咱也别瞎想了,这不着调的,简直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和老天爷打赌,能打的过吗?

所以沙漠之鹰搁到战场上,属于一款威力过剩的武器,用他来进攻,不如突击步枪好使,连都比不上,可作为一款防御性武器,虽然威力大,却不能很好的形成弹幕阻止敌人的靠近,鸡肋啊!就问您尬不尬?

所以在士兵的眼里,这货除了声音很大,枪声一响就跟耳朵眼里放了大炮仗之外,就没别的好处。

以上也就算了,最后一个更是一个要命点,这家伙贼拉贵!

战场上的东西,不仅要好使,威力大,成本他也是个问题,你一人一把沙漠之鹰,就算是美国人他也撑不住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