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花菜种植一次可以收获十几年,如何进行种植呢
- 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夏天结了冰霜,具体是什么情况
- 一个新手,市区只跑过1000公里,能远征1100公里高速回老家吗
- 关于四季的诗句有哪些
- 明朝为什么守不住辽东
黄花菜种植一次可以收获十几年,如何进行种植呢
没有种过无经验而谈
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夏天结了冰霜,具体是什么情况
在绝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夏天就是炎热高温的象征,即便是部分高原山区,夏天也至少是十来度的温度,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结冰或者下雪的情况。但是,历史上却出现过这样的一个夏天,它不仅结冰下雪,甚至还冻死人,而且波及整个全球。
这个夏天,是在1816年,这是人类历史最难以忘怀的一年,也是历史上温度最低的一年,整个北半球在夏季均出现霜冻和降雪,由此它又被称之为“无夏之年。”在咱们,又将它称之为“冻死人的1816年”。
当时的天气有多冷?我们可以分别从美国、欧洲和来看。
首先据美国民间的历史资料记载,1816年的春天还算正常,农民们忙于耕种农作物,但从5月开始,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晚春的积雪也随之而来,大多数牲畜冻死在草场上,人们从没经历过这么寒冷的春天。
然而这种寒冷天气才刚刚开始,从6月份开始,美国大地上就开始飘起雪花和冰屑,水塘和河里也结了半英寸的冰,当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一位88岁的医生叫爱德华,他还是一位天文爱好者,曾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6月17日早晨气温就开始下降到零度以下;7月伴随着冰雪而来,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等到8月,几乎所有绿色的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天气极其寒冷,土地冻得坚硬,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
在欧洲大陆,当时他们刚结束对拿破仑的战争,本来都在迎接春暖花开的日子到来,结果从六月份开始,欧洲最主要的河流都出现大规模的结冰,这寒冷的天气还造成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被冻死,越来越多的人们填不饱肚子,据估计欧洲约有20万人饿死或冻死于这个夏天。
在,当时正值嘉庆二十一年,据史书上记载,农历八月时“天气忽然寒如冬”。昆明及滇西等地连续三年冬天降雪。东北黑龙江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安徽、江西等地亦有农历六、七月出现降雪的纪录。在新竹、苗栗等地,都纪录到罕有的霜冻。
那么,很多人肯定会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天气反常现象呢?
根据历史记载的文献来看,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在1815年4月份,沉睡了两个多世纪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发,大面积的岩浆喷薄而出。
这次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威力为火山爆发指数的7级,所喷出的火山灰总体积多达150立方公里,而且抵达高至44公里之平流层,远至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都可以清洗看到因火山灰而出现的日落彩霞。
也正因为这次火上爆发的力度实在太大,其爆发的火山灰将地球整个大气层覆盖,加上坦博拉火山喷出到高空中的近1000万吨到1.2亿吨二氧化硫,这些硫酸盐气溶液弥漫于空气中,遇冷会逐渐形成干雾,严重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光照,这种危害等到1816年夏天时,就被集中爆发出来,最终酿成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一个新手,市区只跑过1000公里,能远征1100公里高速回老家吗
巴渝说:若为生命劝你一定要慎重自己的决定!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车,而近几年考驾照的人员是多得不能再多了!近几年新手出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偶尔更是一些荒唐车祸更是啼笑大方!
我们先从距离来说这件事。首先你是新手,才跑完1000公里左右,技术方面就肯定有欠缺,而你处理紧急事情的经验更是缺少,而距离你的目的地更是长达1100公里,那么基本都得开高速,高速车速过快,再加是新手期,春节高速更是车多,本来就属于车祸高发期,最关键属于违法行为,所以更是危险!
如果你是走国道,现在国道的一些路段更是烂,再加上弯道居多,一个人开车加上时间长达二十几个小时,速度不能快,疲劳更是不可避免,尤其在你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开车回家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车不开,直接坐车回家,为了安全着想,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广大车友的负责!!
巴渝说,每天用思想解释话题!请你用手指点点关注!随时私信或者问题下评论出你的看法!
关于四季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春天的古诗:
1.《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春游曲》
【唐】 王涯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3.《春运》
【唐】 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4.《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夏天的古诗:
1.《夏日登鹤岩偶成》
【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2.《夏日游晖上人房》
【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3.《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描写冬天的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明朝为什么守不住辽东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数百年来,人们一直都有着一个疑惑,那就是作为东亚曾经的霸主-明朝,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就被自己曾经的属臣-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即后来的清朝所取代。
这种取代的速度之快,简直令人侧面。不过一代人的时间,曾被朱元璋重新恢复汉人衣冠的,再次蒙上了深深的胡虏之色。
而在这重深深的疑惑中,人们最觉得无法理解的是,明朝重兵屯守的辽东之地,为什么从始至终就无法压制后金的发展,反而最终成了后金崛起的垫脚石?
今天,今古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明朝为什么收不住辽东?
天时: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影响了明朝对辽东地区的物资支援能力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辽东边镇以来,就依托于辽东不断经营控制东北地区,但这种控制又大多建立在明朝举全国之力,对辽东的经济援助作为基础的。
在明朝前两百年这种状况还相对较好,毕竟以当时的明朝国力来看,举全国之力援助一省之地,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这种情况在小冰河时期到来之后,开始出现了极大的转变。
根据竺可桢先生对气象历史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自明朝中期以后到明朝灭亡,仅华南地区就发生了180余次洪水灾害、80余次旱灾、60余次风灾和60余次霜冻灾害,因此所造成的大面积饥荒甚至多达70余次。
各种极端天气开始肆虐整个明朝,黄河甚至因此而改道,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百姓大量流离失所,荒废大量土地,这对主要依靠农税的明朝而言,无疑造成了极大冲击,这也使得国家对辽东的物资支援能力逐渐下降,进而使辽东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进而选择收缩防守的势态。
地利:孤悬于明朝版图末端的地理环境,不利于明朝集结军事力量
我们从明朝的版图可以看到,自奴儿干都司设而后废之后,辽东就成为了明朝在东北的一叶孤舟,孤悬于东北大地一隅。
由于辽东边镇主要依托的是辽东半岛及辽西走廊一线,受限于明朝糟糕的航运水平,明朝支援辽东的兵力及物资大多需要依靠陆路,经过万里跋涉才能辗转来到辽东。这使得明朝在辽东所进行的大量军事行动,往往很早就被后金所探知,并进而设计出应对的对策。
而后金由于在未反明朝之前,就已经通过战争和欺骗的手段取得了女真部落的统治地位。等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攻击明朝开始,明朝的辽东边镇就基本处于后金的半包围形势之下,对于此时一味防守的辽东边镇而言,后金的战略机动优势,也在之后的一系列偷袭战中得到了印证。
人和:明朝内部党争,造成辽东政策朝令夕改
明朝中后期,尤其是自万历死后,国内党争成为了常态化,政党之间的斗争往往不在于国家政务的正确性,而在于是否为敌对党派所提。
为此,不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在将极易出成绩,也极易出劣迹的辽东地区,作为了双方角力的主战场。
不论是熊廷弼、王化贞、袁崇焕、孙承宗等人无不是党争的最后牺牲品。
党争愈演愈烈的结果,最终导致明朝在辽东的统治机构大多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大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
也为后金攻入辽东,迅速收服辽东地区创造了政治基础。
财匮:畸形的国家财政结构,导致辽东军事建设陷于停滞状态
由于明朝自立国以来,便以农税为主。并未将商税看在眼里,所以将商税设定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但由于近两百年的发展,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愈发膨胀且需要供养的宗室和连年增加的边镇军费使得一成不变的农税早已无法负担逐年增加的国家支出。
在面对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无法征收商税的明朝,只得将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方法压在了早已不堪重负的农民身上。
这就使得,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丰年尚好,但是一旦遇上灾年,无粮可收的百姓面对朝廷征缴粮饷的官差,最终只能一反了之。
而明朝为了农民起义又不得不花钱征集大家前往围剿,国家忙于农民起义。这就使得对辽东的军事援助再次减少,其军事建设也大多陷于停滞状态。
军乱:辽东军事集团的腐化
由于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对国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对经济进行了改革,同时也重用了一大批年轻的将领,戚继光、李成梁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两员战将。
但是,自张居正死后被其触犯了利益的那些既得利益集团,采用污蔑、陷害等否定张居正的改革,同时将已经在蓟门训练士兵,修筑长城,威震蒙古诸部的戚继光罢职还乡,最终在家乡病死。
看到戚继光凄惨的下场之后,原本在辽东死死压着女真诸部的李成梁看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戚继光第二。
于是,李成梁开启了他在辽东的养寇自重之路。他在辽东从来不会一次性将反叛的女真部落打死,只会把他们打败,然后扶持弱小的部落,不断的在扶持和打击中获得功勋,但又不会将明朝的威胁像戚继光那样完全消灭,甚至为此获得了明朝两百年来未有第一名将的殊荣。
但也正是他的这种养寇自重策略引导之下,李成梁将辽东边镇逐渐养成了明朝最大的军事独立集团,而这种军事独立集团势必带来内部的腐朽和堕落,这也使得辽东边镇的战力逐步降低,甚至于在李成梁坐镇辽东的后期,还将明朝辛苦开拓近百年的宽甸地区,直接放弃,拱手让于努尔哈赤,进一步助长了努尔哈赤的实力。
而努尔哈赤也很给面子的在李成梁死后的第二年,才举起反旗,成立后金。
结语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明朝守不住辽东,其实是由当时辽东以及整个明朝所处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及财政、军事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但不论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对辽东地区最根本影响,还是在于国家政治环境的影响,假若政治清明、国家财政充足,明朝又怎么可能会失去辽东之地,坐看后金崛起。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