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 首页 > 手游攻略 > 详情

小兵步枪军衔提升需要多少经验(三国吕布传飞将怎么得)

文章来源:编辑铺作者:远邦软件园发布时间:2023-07-29 01:03:55

三国吕布传飞将怎么得

真三国无双6:猛将传》中有军衔设置,相应的军衔会获得非常强大的不同的能力。将军的要求是传说模式10星关究级难度70%血以上不无双1000人斩,吕布已经在众武将中算非常强力的,如何让他拿到飞将军的头衔,这里为大家带来一篇攻略。

潘凤为何在千年之后节节攀升成了“网红”

如果在两年前有人问你:”潘凤是谁?“,估计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但是如果现在问,那就不一样了,大家很有可能都知道”无双上将潘凤了“。那么,这两年在网络上蹿红的”无双上将“潘凤到底是何许人物?为什么在几千年后成为了知名度极高的网红?

潘凤游戏形象

潘凤在正史其实中并无此人,只不过是罗贯中老先生为了突出华雄勇猛,进而凸显关羽的勇猛而虚构的小人物。潘凤在《三国演义》中只出场一次,而且刚一出场就挂了,可以说完全是《三国演义》这幕大戏中的死跑龙套的,一出场就死的龙套角色。和潘凤一样的龙套角色其实还有好几个,分别是在汜水关前同样被华雄斩杀的袁绍骁将俞涉,虎牢关前被吕布斩杀的方悦(河内太守王匡手下)、穆顺(上党太守张杨手下)等等,这些人物的出现何和潘凤一样都是为了突出华雄、吕布的勇猛。

袁绍剧照

但是都是死跑龙套的,为什么只有潘凤突然蹿红了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潘凤的形象和当前的网络亚文化相融合的结果。现代网友都喜欢一种黑色幽默,而潘凤的形象则很好地迎合了大家的心理。话说,关东十八路联军董卓时,在汜水关,董卓派出猛将华雄与联军交战,袁术手下骁将俞涉自报奋勇前去应战,不料,没到三个回合就让华雄给秒杀了。消息传来,关东诸侯大惊失色,这时冀州太守韩馥大吼一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于是,潘凤上场,结果,华雄一合将其斩于马下。

华雄剧照

在原文中,潘凤其实连台词都没有,不过在后来的影视剧中,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开始给潘凤加台词,在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潘凤的台词是:“末将遵命!取兵器来!”;在2010年版的《三国》电视剧中上将潘凤的台词变为了:“有何不敢?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对比两次台词的变化可知,潘凤的口气是越来越嚣张,不过结果都是一样,被华雄一招秒杀。

袁绍剧照

从韩馥的台词到潘凤的台词,都和后面的结果形成了一种强烈反差,给人一种很搞笑的感觉,用现代人的话说那就是“吹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狠”,简直是被打脸。潘凤这样黑色幽默的人物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也因此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群嘲,无意间得到了互联网亚文化圈的青睐。”无双上将“潘凤成为天选之子后,广大网友开始塑造、丰富潘凤的”上将“形象。

关羽漫画形象

首先就是给潘凤确定了武器,而且是180斤的开山斧,说实话,刚看到这个介绍的时候,小编只能感叹大家的想象力了,要知道关羽的青龙郾月刀才80斤,不过仔细一想才发现其中大有深意。广大网友给潘凤找了一个180斤的开山斧做武器,既可以突出其”上将“的称谓(因为武器重量居然是关二爷的两倍还多)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潘凤会被华雄斩杀?因为潘凤属于力量型选手,武器太重,属于慢热型,而华雄是速度型,正好被克制,所以不是潘凤不厉害而是赶巧了,刚好遇见了克星。

广大网友除了给潘凤找了称手的兵器外,还给潘凤编了很多英勇的故事情节,比如说,潘凤为了保护韩馥在袁绍的鸿门宴上离开,居然可以左挡颜良、右挡文丑,英勇无比,袁绍很是忌惮,而在华雄出战时,之所以被秒杀则是因为喝了袁绍的毒酒,所以后来关羽出战时就不喝酒了等等,甚至还有一种更离谱的说法,说其实虽然潘凤被杀但是也凭借自己的神力将华雄五脏六腑都震伤了,后来的关羽是捡了个宜。

潘凤漫画形象

从以上描述中,大家可以看出所谓“无双上将潘凤”其实只不过是广大网友一开始为了群嘲,找乐子,而后来有人开始编造各种合理情节,自娱自乐,从而让一个一千多年前虚构的龙套角色一跃而成为了网红,地位节节攀升,真不知道罗贯中老先生泉下有之会做何感想?估计也只能感慨现代人太会玩了。

二战时期,普通士兵如何当上大佐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普通士兵当大佐?你可拉倒吧,就日本人那种模式,普通一个大头兵,撑死了也就是个曹长,再往后撅死了,他也爬不上去。

您要知道大佐的职位,在日本人的中标配的是联队长,在往上爬旅团长就是少将了。

这么和您说吧,日本人的,天花板多的是,曹长是普通人的一个天花板,大佐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生人的天花板,至于能够进入日本陆军大学进行学习的家伙,基本上就是日本高层的代名词,木有天花板。

日本人什么军部啦,啦,这省那省的,但凡您能听到的高级指挥机构,那都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人,才有资格进入的体系。

所以这么一说,您就知道了,日本人的他是一种精英式的体制,没有相应的学历,压根就爬不起来,厚禄想都不用想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人以下克上的事情频发,究其原因就是下边的人想要往上爬,但没有学历绑身,就特别喜欢走近路,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让上层看到他,以期更进一步。

当然了,这么说没啥营养,小编就具体给您说说日本人的这个体制是个啥模样的,有兴趣的小伙伴您可以接着往下瞅。

这么和您说吧,日本进入到近代,他们对外扩张的渴望程度,那小火苗太平洋里头的水都扑不灭。

那么对外战争,他需要什么呀?他最为重要的是什么呀?

不是武器装备这种硬件,这东西只要综合国力搁在哪里,只要想要随时随地都能搞出来,要多少有多少。

最难办的是,组成的各级军官。

所以日本人很重视这一点,以至于他们从小,到中,再到大,都有与之对应的军事学校。

您比方说日本陆军幼年学校,这算是初级的,也是给小孩子们(中学)上的。

接着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算是中级的,是给成人上的,当然这个成人的限度很宽的,四十岁也有上的。

您别乐,这个学校算是,日本人基层军官的培训地,所以年纪大一点,很正常的。

最后就是高级的,这就是日本陆军大学,一旦从这个学校毕业,那基本上升官一路妥妥的,只要能力上去了,中途别被人在战场上给打死了,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跨入了日本军事高层。

一说到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说了,这算是捷径了,直接上了日本的陆大,这日本人可就发达了。

是,没毛病,但一个日本人想要进入他们的陆军大学学校,就一个字——难。

咋回事呢?

日本的陆军幼年学校,他要招生,一般是从日本的初中生中择优录取。取好之后在这里头学习三年,这一通学习,合格啦,您以为就可以直接上陆军士官学校吗?

拉倒吧,不可能,啥叫精英教育,他们是从陆军幼年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取。

同理,日本陆军大学想要招生,那就要从这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择优录取。

怎么个择优录取呢?首先是毕业成绩,然后是去实习那么几个月,被他们的联队长之类的上层人物认可,授予尉官的军衔,并且写上一封推介信才成。

您以为这套手续办妥了就能进去吗?不是的,这就回到了刚才的话了,要择优录取。

有人推荐了两三次都进不去。

可见想要进入到日本陆军大学进行学习,这个难度很高的。

以至于,能够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的日本人,都被叫做天保组,没有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仅仅是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日本人,被叫做了无天组。

为什么叫天保组呢?因为当时在日本陆军大学毕业之后,他们都会有一个毕业徽章,这东西看起来就像日本历史上的天保钱,所以就叫了天保组。与之对应的就被叫无天组,意思很简单没有这天保钱。

从这俩名字当中,您就能感觉出来,这两方势力的不对头。

天保组那可是占尽了优势,在日本人的内部,天保组和无天组斗的也是厉害。

如果您感觉不出来啥,说个数据您就明白了天保组和无天组的差别了。

话说日本人从1883年开始招生,到二战结束,一共弄出三千名毕业生。

这时间绝对够长,反过来看看在太平洋战争中担任日本司令官的人,出生天保组的就有几十个人,而与之对应的无天组就少的可怜了,只有三个人而已。

而且您要记住了,这可不是从三千多人里头挑的,毕竟这么长时间有退休的,有已经死亡的,有老胳膊老腿上不了前线的,这些可都不算。

这比例绝对惊人。

只是后来,二战中,随着战事的扩大,日本人玩命的招兵,玩命的动员,部队多了,这无天组才有了机会。但这个机会不仅小,而且也仅仅止步于前线这一级别,至于日本人的高层,无天组的人还是没有机会。

所以无天组和天保组之间的矛盾很大的,最后日本人的天皇也看不下去,双方斗来斗去的,于是下令让天保组,见天没事干不要把那天保徽章挂到胸口上。

从这里您就可以感觉到,无天组和天保组的天花板。就他们两方势力还争抢的头破血流,哪里还能容的下一个普通士兵爬起来的大佐?

所以觉没可能,大佐这个位置,那可是进入到将军级别的关键性位置。

这说的有点远了,咱接着说,日本军事学校的事。

看见吗?就这么一层层的拔,整个过程就是筛玻璃渣子石头子和黄豆的过程。

说道这里,小编就得说上一句,日本人这么大费周章的培养军官,您感觉一个普通士兵,他能出头吗?不可能的,那从这些学校里头出来,还在排队等职位呢?

保不齐那一个家伙运气不好,在战场上被毙了,他们也好有个坐上去的机会,哪能轮到一个普通士兵?

这事还得从明治维新说起。

当时的日本有两个主要的事要做,一个是对政治体制的改革,另一个就是对他们的改革。

关于政治体制,咱丢一边不说,就说这的改革。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的天皇那可一脉相承,多少年了没有换过,就有人夸张的说一万年。

咋说呢?天皇的位置是一直有,但这么长时间来,很多时候,就不在日本天皇的手里,都在各个藩主手里。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藩主手里真正可以成为士兵的,压根就不是普通人,都是中下级武士,普通人上战场基本上就是随叫随,不叫就搁家里呆着的炮灰,普通人连当兵的资格都没有。

那么这种结构,就照成,日本天皇想要弄一支出来,就得从各个藩主手里头抽兵。

这结果如何,就不用小编说了吧,他这天皇整个就是架空的。

现在好不易赶住明治维新了,这日本打算改一改这种现状,把抓到天皇的手里,哎,这就有了军事上的改革。

于是日本人的兵部省也被拆分了,变成了陆军省和海军省,又设立了,监军部(后来改成了教育总监部)。

其后为了打破武士霸占兵这个职位的制度,也开始从普通人中招募士兵。

这算是框架有了。

那么日本人又是因为啥,动了心思要搞军事学校呢?

他是这么回事?1877年的时候日本发生了西南战争,这场战争规模挺大的,但最后日本获胜了。

但这一战,也让日本人清醒的认识到,他们这支新组建出来的,压根就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好使。

虽然中充斥了很多普通人,但各级军官大多数依然是过去那些武士阶层。

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旧有的武士军官们,对于新式的战法和战斗,有排斥的心里。

这些人和接受过新的军事教育的军官,会在一些问题上,产生矛盾,保不齐激烈的时候,会深化这个矛盾。

所以当时的日本,感觉他们干脆就自己搞一个军事学校出来,专门培养军官,向源源不断的输送各个阶层的军官。

这想法有了,于是日本人就开始了筹建学校。

那么从这个描述当中,您其实已经能感觉到了,日本人的各级军官从一开始,他们就是打算从学校里头找人,压根就不会想到从普通人中挑选。

那么这么做又有啥好处呢?打小就可以对学校学习的人员进行式的培养,把日本人的天皇形象直接就输入到这些人员的脑子里头。

有什么坏处呢?因为整个体制是排外的,而且三个学校念下来,他的思想结构是固化的,对外除了军事,其他都不敏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翻阅资料的时候,总是说日本人一根筋,很古板的,可不是吗?都一个学校毕业出来的,又不和外界接触,跟流水线出来的工业产品有啥区别?

而日本特别的喜欢,从幼年学校,到士官学校,再到陆军大学,三个学校一路读下来的人员。

这种人,在日本的体制中是最为吃香的。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陆军士官学校,可以由部队推荐上来读,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学校会有四十岁的人再读的原因。

接着说一说,对于三个学校一口气读下来有啥好处,举几个例子,您就知道了。

阿南惟几,朝香宫鸠彦(亲王),石原莞尔,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牛岛满,岗村宁次,土肥原贤二,等等,瞅着这几个名字是不是很眼熟啊,就这堆人都是三个学校全部上完的人。这样的人,最少都是中将,稀松平常的大将都是轻轻松松拿下。

首先是日本陆军幼年学校,他这名感觉是招收小学生的,其实不是,他还有一个名,叫陆军中学,招收的是十三到十六岁的青少年。

一开始的时候,日本在东京,仙台,名古屋,大板,广岛和熊本,这六个地方开设了这个陆军幼年学校。

每个学校每年招收的人数仅仅是五十个人,上三年,除了学习中学应该学习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军事技能和所谓的军人精神教育(这东西不用小编解释您也知道)

那么从这里毕业之后,就能直接上日本士官学校了吗?不是的,当时这些人毕业之后,还要进行选考,进入到中央幼年学校,再次学习两年的时间,这毕业之后,还必须进入到中作为士官候补生,实习半年,才能进入到陆军士官学校进行学习。

整个幼年学校的教官都是现役军人,退役的都不成。

这个幼年学校成立的比较晚,在1896年成立的。

接着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个成立的早,在1874年就成立了。当时成立这个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日本基层输送军官,所以招收的学员比较多。

据说一期他们最多的时候,就招收到了一千多人,到了二战结束之后,这所学校倒闭,他们一共招收了六十一期,合共三万多人。

日本的下级军官到高级军官,都在这个学校学习过,都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

这种现象,就日本独一家,其他国家是没有的。

那么在这种培训体制下,您感觉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军官,而且这还是在日本有意为之下进行的。

您想想二战中,日本人的残忍好杀,估计就能明白很多东西了。

接着是日本陆军大学,这个学校招收的是现役军人(这个可以忽略,你可以认为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招收),年龄也有所限制,少尉得是二十八岁,中尉放宽到三十岁。

另外就是必须得到联队长的认可,拿到推荐信才成。

这仅仅是具有了资格,然后就要经过两次审查。

初审的时候,要考十个科目,听着有点多,但更多的是,一个科目要考两到三个小时。

据说为了应对初审,备考者要准备两到三年的时间。

这一关过了,还有面试,面试不通过的还有好多。

所以这个日本陆军大学的录取率通常只有10%。

那么在这种录取的情况之下,也本天皇所认可,最终日本高层就逐渐被这些日本陆军大学的人所挤占。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二战中,为何日本兵对大佐这个职位梦寐以求呢

日本兵对大佐是不可能梦寐以求的,这辈子也不可能梦寐以求的,因为很简单:求也求不上。二战时期(包括以前大多数时候其实也是)陆军的军事学历教育体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别说佐官了,就连绝大多数(粗略统计起码占95%以上)的尉官都是正儿八经的军校毕业生。普通的士兵服役期也就两年,表现极为出色的话可以升任军曹,再往上升那就是曹长,然后就碰到职务晋升的天花板了。至于士官(日军把军官叫做士官,各国普遍叫士官的东西日本叫军曹),那就不是你一个大头兵该想的事情。

士兵是别想当大佐了,普通的下士官想当大佐可也不容易。我们之前说到陆军的学历教育体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这里还得加上一句:是一个极为变态的繁文缛节的到处都是坑和天花板的精英教育体系。普通的军校生甫一入学就开始通过各种、各种途径分派分层分类,诸如有些人走的是陆军幼年学校的路子,有些人走的是高中毕业直接考陆军士官学校的路子,这里就得分类;有些人在学校里亲皇道派,有些人亲统制派,那更得划清界限势不两立;大家毕业了下部队,有些人下常备师团,有些人去陆军省或,得,再分个派;接着所有人准备考陆大,有些人考得上有些人考不上,那就再分个层吧;陆大毕业进不进军刀组,进去以后你就可以开宗立派了,进不去的话那不好意思您还是低人一等。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日本学生从陆军幼年学校开始接触陆军,一路读上去读到陆士毕业,中间没有因为皇道派与统制派的而耽误了晋升,没有因为226事件这种大新闻站错了队,没在大陆战场或者东南亚、太平洋战场翘了辫子,那么在“终战”之前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当上大佐的;如果有幸真的考进了陆大,而且同时不犯以上同样的错误,那么当上大佐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不过你得注意好时间,比如辻政信那是1931年陆大43期毕业的,一路打到终战也只当上了大佐。如果比这个毕业时间更晚,当上大佐的可能性就小了不少——所以,想当大佐也是真的不容易。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一个普通士兵想要当上团长有多难

我最要好的高中同学,当兵第21年当上团政委(与团长同级),去年转业后自主择业,一次家庭聚会的时候,再次聊起两人从军的点滴往事,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团政委的心路历程和艰辛不易。

我和同学高中毕业后,一起报名参军入伍,他去了高原边防部队戍守边关,我去了内陆武警,后来我退伍回乡就业,他考上军校毕业后当了军官。

说起我这个同学,确实理想比我远大,当初报名参军时,他就立下志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边防一线去保家卫国,那一年县里恰好有到西藏的兵,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就毅然决然地选择去了西藏高原部队。我安排到了省内的武警部队去了,我和同学相距数千公里,一个在边关戍边,一个在省城站岗。

到了部队后,那个时候没像现在通信发达,我和同学看鸿雁传书、写信交流,新训结束他评为标兵、获得嘉奖,分到了他一心想去的边防连。我在完成三个月新兵训练后,表现平平、一无所获,分到了省城的一个武警中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站岗巡逻。

入伍第三年,当过班长、文书的同学,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出色的文化成绩,参加了当年部队的院校招生考试,并顺利考入北方一所军校,毕业后提干成为一个名肩上扛星的军官。我连续两年参加军招考试,但两次都以微弱分差没能达到提档线,超期服役两年后退伍回到老家,安排在县局的一家下属事业单位上班。

从此之后,我和同学所走的道路完全不同了,他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军官,继续在祖国边关摸爬滚打、建功奋斗。而我则脱下军装、回归地方,在县城一家无名的小单位厮守生活、平平而过,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逐步蜕变成了一位中年油腻大叔。

老同学当干部二十多年,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奋进,每一次进步成长都相当不容易,入伍第21年当上了团政委,干满四年脱下军装、告别军旅。

本世纪第一年,我的这位同学从军校毕业,分配的时候重新回到了西藏高原的边防部队,但是没有回到他当兵梦开始的地方,换了一个单位,面对陌生的环境、全新的岗位,刚开始当排长遇到不少困难,再加上军校所学专业不对口,排里的老兵和班长对他还不那么服气,有些时候甚至抵触排斥,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当排长满三年后,提升调职副连岗位,当时同学所在营里空缺3个位置,5名排长符合提升条件,两人任职时间比我同学长,还有两个人是战士直接提干的,一直就在营里服役工作,组织排名推荐的时候,毫无疑问同学被排在了最后一名。

对于这样的情况,同学自己也早有预料,当时有同事支招同学想想其他办法,争取能够按时调个副连。可我同学性格耿直,只愿意踏实做人、埋头干事,根本不会去想别的法子,他就是一副平常心态,觉得能提就提,提升不了就拉倒。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同学早前写的一篇研究文章在军内的一份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很快上面的领导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同学在各种会议上不断得到领导的表扬。接着,营里又换了一位从上级机关来的新领导,就这样老同学从排名最后一名,逆袭提升成了一个连队的副指导员。

随后十年时间,同学从副指导员借调机关帮助工作,到了时间节点顺利提升为连队指导员,任满年限后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把一个后进单位带成标兵单位,他被提升到了机关当副营干事,再又到基层当营级主官,去了更高的机关工作,这一过程他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实干,获得认可,赢得出彩,成长进步算得上顺风顺水。

到了提副团的时候,同学遇到了一道大坎,当时他任职正营四年多,后备排名位次靠前,而且工作表现十分突出,连年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加上自己也在师级机关干部口工作,战友哥同事都认为他提升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那一次干部提升,他没有进入领导视野,连方案都没有他的名字,好在后来他因能力突出再次被上级机关借调帮助工作,并在当年顺利调职,当了机关业务处的副处长。此时,他的军校同学、很多老战友老同事大多也都转业了。

长年在西藏高海拔地区工作,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老同学的身体受到很大的影响,每次休假回来,到了老家内陆地区时常会有醉氧反应,提职副团以后,他多次跟我中说起,想要再往前一步、提升正团实在太难了,自己从来不敢奢望,作为一个穷苦农民出身的孩子,能够走到副团岗位,自己也很满足、很知足了,远在高原边防亏欠妻儿父母实在太多。

五年前,老同学当兵已经21年了,也到四十不惑的年龄,正当他准备考虑转身的时候,一个团的政委岗位空缺,上级机关把老同学列为遴选对象,同其他多个人选接受了考核,当初他以为自己顶多只是个陪考对象,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能提拔,后来他各方面的综合条件和考核最优秀,顺理成章提拔当了团政委。到任后,老同学很感慨,打给我说,这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才能走得更长远、更稳当。

去年,干了四年多团政委的老同学选择脱下军装,退役自主择业,终于从雪域高原回到内陆家乡,与妻儿父母团聚在了一起,如今的他同众多普通中年男人一样,还在继续为家庭打拼、为生活奔波,但他二十多年扎根高原边防、献身强军事业的光辉履历,永远值得我学习和钦佩。

最后的总结

透过我老同学在部队的成长进步历程,可以看出,一名普通战士想要成长为团长或者团政委,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政治军事素质,还要有足够的经历阅历积累,而且在每一个台阶都是一个关口,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筛选,才有机会走上更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