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了,为什么大销毁文件不用碎纸机,而是用火烧
- “关陇集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 老家在农村,百年之后是回老家安葬还是在城里面买一块公墓安葬
- 谁给我一些抒情的词语
- 《雍正王朝》面对四大箱百官行述,四爷一个字“烧”
21世纪了,为什么大销毁文件不用碎纸机,而是用火烧
因为这是大家吸取了历史教训。在1979年的美国大事件中,美国人就曾经用碎纸机粉碎了大量文件,不成想,人的做法也很有特色,他们找来了纺织工,又把这些碎纸片复原了,导致美国大量秘密文件,从这件事以后各国销毁文件就倾向于火烧而不是碎纸机了!
当然,这里说的火烧也不是单纯的用火,实际上在火烧之后还要把灰烬搅一搅,据说有种技术就是可以把造完整的纸片灰烬上内容复原。灰烬碎了才能阻止对方这么做,说到底碎纸机终究会留下痕迹,会给对方可乘之机,烧了才能一了百了,大家都放心,不留后患,自然,大家都倾向于采用这个了
“关陇集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关陇集团”中的“关”指的是潼关,“陇”则是指陇山(六盘山),而“关陇集团”这个名词,是由我国知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在大约八十年前命名,用来特指一千五百年前,自南北朝时期至唐末,贯穿于北魏末期、西魏、北周、隋、唐等数个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因为他们都源出于北魏末期的军镇武将,在魏末乱世中凭借平定关中流民起义而逐渐占据了关中、陇东等地,然后发展壮大,最终发展成一个势力庞大、军政合一、等级森严的军事贵族集团,并在随后的战争中连续击败所有对手,统一了四百年的天下,建立了光耀千秋、惠泽后世的隋、唐两大帝国。所以,陈寅恪先生将这个影响了中华三百年历史进程的军事贵族集团按照起家地域加以命名,称为“关陇集团”。
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年)左右,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了防备来自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的威胁,保护国都平城(山西大同),于是开始沿北部边境一线修筑军事防御工程。之后,太武帝在东起赤城(今河北赤城)、西至五原(今内蒙古五原)这千里边境上,先后修筑了六座防卫重镇,以及配属于它们的无数戍堡、兵屯、驿站、仓坞。这些防御工事作为北魏国都平城的重要军事屏障,屹立在北方数十年,牢牢地控制着千里北疆,使得北魏朝廷可以后顾无忧,连续多次大举南下,和南朝展开大战,争夺天下。这六座雄伟的军镇,自西向东分别被命名为为: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
起初,这六个军镇深受北魏皇帝重视,镇将们均由北魏宗室或高级贵族出任,可自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迁都洛阳后,因为新国都洛阳远离边境,所以北方的防御逐渐不再被重视,六镇的地位也开始下降。镇将们远离朝堂,不能加入世家门阀行列,所以无法转为顶级重臣,正常的升迁也不能保证,他们对中枢的不满和怨恨日渐加深。
而底层的军士们因为被朝廷忽视和放弃,生活更加困苦无助、处境日益悲惨。
至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六镇军民经过三十年的苦难无助、穷困潦倒生活,终于无法再继续忍受下去,于是在当年奋起反抗,聚众抢夺官府的粮仓和武库,在沃野镇戍兵破六韩拔陵带领下宣布建国,改元为“真元”,设置官署,对抗朝廷。这就是导致北魏最终崩溃的“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之后,北魏朝廷急忙调兵谴将,出兵,其中北秀容(今山西朔州)第一领民酋长、梁郡公尔朱荣也在征调之内。他借着这个机会组建了一支强悍的,加入到平定六镇起义的军事行动中。此后尔朱荣凭着战功逐次升迁,掌握了河东(今山西一带)地区的部分军权。
在六镇起义的打击下,北魏朝廷摇摇欲坠,即将覆灭,而北魏其他地方也纷纷爆发起义,以响应六镇军民。北魏朝廷内部也不断发生,尔朱荣趁着这乱世中的机会发兵攻入洛阳,杀擅权的胡太后,并扶立宗室为帝(孝庄帝),又发动“河阴之变”,尽诛北魏二千余人,掌握了朝堂大权。
此后尔朱荣亲自率兵或者派遣大将带兵出击,先后消灭六镇余部在河北的第二次起义、山东百姓起义、全歼南梁北伐,几乎完全稳定了北魏天下大乱的局势。而在连续的战争中,尔朱荣从起兵起义的地方豪强中和降魏的原六镇士兵内录用、提拔、收编了许多人才,其中贺拔岳、高欢、宇文泰、侯景、李虎、独孤信等皆被授予官爵,成为尔朱荣所倚重的干将。
北魏建义元年(528年)七月,在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夺取北魏大权后不久,关中起义军首领万俟丑奴在原州高平(宁夏固原)自称天子,设置文武百官,建立了。永安二年(529年),万俟丑奴率军南下,自东秦州(甘肃天水)攻入关中,泾水、渭水之间广大区域都被其占领,北魏驻守关中的只保有几座城市,苦苦支撑。
此时尔朱荣已经收复被南梁北伐所占领的洛阳,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或者叛乱也被消灭,局势恢复平静,于是在这一年二月,尔朱荣委派武卫将军贺拔岳、大都督侯莫陈悦作为统兵副将(名义上的主帅是尔朱荣族弟尔朱天光)率军出征关中,消灭这最后的叛乱。不过贺拔岳和侯莫陈悦所带领的只有两千人,其中有宇文泰、李虎、侯莫陈崇、赵贵、于谨等将来威名赫赫的人物,而万俟丑奴的部下则号称百万。
贺拔岳出兵后,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既挥军猛攻也暗地里使计,多次大败起义军,至七月间,基本平定了关中和陇东各地,其他陇西和河西诸地如河州(甘肃临夏)、渭州(甘肃陇西)、瓜州(甘肃酒泉)、凉州(甘肃武威)、鄯州(青海乐都)纷纷归顺北魏朝廷,贺拔岳因功受封为都督泾北豳二夏四州诸军事、泾州刺史、樊城县公。
在贺拔岳平定关陇的同时,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北魏大丞相尔朱荣被欲夺回权力的孝庄帝亲手杀死。之后尔朱氏家族洛阳,杀孝庄帝并拥立新君,准备继续把持国政。但由于尔朱氏家族的弑君暴行和之后其他倒行逆施之事,原依附于尔朱荣的高级将领们纷纷起兵尔朱氏家族,其中势力最大的晋州刺史、平阳郡公高欢从山东起兵,继承尔朱氏首领之位的尔朱荣侄子尔朱兆,并拥立宗室元朗为新皇帝,元朗封高欢为为大丞相、太师,辅佐(其实就是控制)朝政。尔朱氏则先后拥立宗室元晔、元恭为皇帝,和高欢分庭抗礼,双方激烈交锋,互不相让。
此时关中的尔朱天光回到洛阳,留贺拔岳和侯莫陈悦留守,在朝廷随后的任命中,贺拔岳被封授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清水郡公、关中大行台、尚书左仆射;侯莫陈悦为车骑大将军、渭州刺史、白水郡公,两人一起镇守关陇之地。
在尔朱氏和高欢之间的战争中,高欢笑到了最后,消灭了尔朱氏全族。地位稳固后,高欢废杀了自己拥立的元朗,改立宗室元修为皇帝,迁都邺城,这就是北魏最后一任皇帝——孝武帝。高欢则继续以大丞相的身份控制朝政。
北魏永熙二年(533年),不甘心做傀儡的孝武帝意图除掉擅权的高欢,夺回权力。但高欢为了不重蹈尔朱荣的覆辙,并不留在邺城,而是远远住在晋阳,平时即使有诏命也是安排心腹属下来邺城领取,孝武帝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一时无计可施。
于是,孝武帝暗中联络在关中驻守的贺拔岳,想依靠他的力量出兵除掉高欢(就像依靠高欢除掉尔朱氏一样)。为了表信任贺拔岳,孝武帝甚至写派人送给贺拔岳,任命他为都督二雍二华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宁泾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把关中、陇东、汉中、河西等地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他,请求他出兵擅权作乱的高欢。
此时,原尔朱氏所辖的已经被高欢收编了大部分,孝武帝自己握有不多的一部分,而贺拔岳的部下只有他出身的武川镇军旧部(贺拔岳本人是武川人,他的部下大多也是武川人),这点人马还要和侯莫陈悦大致平分,实力实在是不算大。但接到孝武帝密诏后,贺拔岳还是召集部下,分守关中、陇东,并整合地方豪强势力,建立涵盖了整个关中陇东、河西河套地区的军事集团,准备奉诏和权臣高欢展开对抗。这就是影响中华历史进程三百年、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的“关陇集团”最初之雏形,贺拔岳也是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首领。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得知皇帝在联络贺拔岳对付自己的北魏大丞相高欢为了分化关陇集团、除掉贺拔岳这个大患,于是派心腹出使关中,离间关陇集团首领贺拔岳与副手侯莫陈悦之间的关系。在种种许诺和利诱之下,侯莫陈悦投靠了高欢,并以议事为由诱骗贺拔岳来到自己驻军的河曲(宁夏中宁),然后趁其不备派人将贺拔岳杀死在帷帐之中。关陇集团刚刚初建,就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
在统帅被杀、内部人心惶惶的紧急关头,贺拔岳的心腹大将、夏州刺史宇文泰紧急赶到大行台所在地平凉,安定住惶恐不已的人心,然后挺身而出,自告奋勇率大军东进,叛变的侯莫陈悦,关陇诸将都佩服宇文泰的英勇和果敢,于是尊奉他为新统帅,带领大家继续出征。宇文泰便一边出兵、一边上表孝武帝,乞求准许杀害大都督贺拔岳的叛贼侯莫陈悦,然后与诸将盟誓共扶朝廷。孝武帝在洛阳得知自己的希望贺拔岳被高欢设计杀害后大怒,又见宇文泰主动站出来承担继续出兵的责任,于是下诏授予宇文泰为关中大行台、大都督,代替贺拔岳统领关陇全部。宇文泰因此成为关陇集团的第二代首领。
之后宇文泰带领部将们迅速消灭了背叛的侯莫陈悦,关陇平定。孝武帝为了抗衡权臣高欢,将宇文泰晋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北魏内部仅次于高欢山东河北势力的实力派——宇文泰关陇集团正式建立。
永熙三年(534年)五月,和高欢彻底闹翻的孝武帝发动权臣的行动,不过却遭遇失败,无奈之下只得逃离洛阳,投奔关中的宇文泰。孝武帝逃到关中后加授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十月,高欢立宗室元善见为皇帝,即孝静帝,北魏为西魏和东魏。永熙三年(534年)闰十二月十五,宇文泰感觉控制不住孝武帝,于是将其毒杀,改立宗元宝炬为帝,即西魏文帝。此后高欢以大丞相、渤海王名义控制东魏,宇文泰以丞相、大行台、安定郡公身份控制西魏。
西魏立国后,关陇集团首领宇文泰实际掌控了权力,他出于稳定、集中军事力量对抗东魏的目的,大力改革西魏军政架构和朝廷权力分配,建立了“府兵制”,在西魏高层设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由这些军政合一组织的最高权力拥有者共同掌握西魏朝堂大权,以凝聚人心、同仇敌忾、结成利益共同体。宇文泰在自己的原有拥护者之外(指武川出身的军事贵族),又团结了关陇地区的豪强如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杜氏;河东裴氏、柳氏、薛氏;太原王氏、郭氏;武功苏氏;河内司马氏;敦煌令狐氏等等,把这些地方大族都吸收到自己的关陇集团之内,齐心协力对抗东魏,从而使得原本地蹙人疲的西魏度过了最初时的窘迫状态,逐渐强大,并最终由它的后继统一了四百年的天下。
西魏立国后,宇文泰设立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分别是——
八柱国:
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公宇文泰。
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司徒、广陵王元欣。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公李虎。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赵郡公李弼。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河内郡公独孤信。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南阳郡公赵贵。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常山郡公于谨。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公侯莫陈崇。
十二大将军:
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平原郡公侯莫陈顺、章武郡公宇文导、高阳郡公达奚武、阳平郡公李远、范阳郡公豆卢宁、化政郡公宇文贵、博陵郡公贺兰祥、陈留郡公杨忠、武威郡公王雄。
以上,就是关陇集团刚建立时的顶级成员,他们以及他们的后裔,牢牢掌控着西魏以及后继的北周、隋王朝,通过军政合一的手段,不断汇集力量、对抗高欢家族控制的东魏(北齐)和南方的梁、陈,经过五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得以先后消灭北齐、南陈,于隋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天下,结束中华四百年的局面。
这期间,关陇集团第二代首领宇文泰在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去世,他的嫡子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称帝,建立北周,宇文觉即北周孝闵帝。但是北周实际上是由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所控制,他先后拥立了孝闵帝、明帝(宇文泰长子)、武帝(宇文泰第四子)三代北周皇帝,是北周实际统治者和关陇集团实际上的第三代首领。直到北周天和七年(572年),北周武帝发动诛杀宇文护之后,北周朝堂和关陇集团的控制权才真正转到宇文泰的后代手中。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亲征邺城,击败 并消灭北齐高氏,北方归于统一。之后武帝准备再接再厉、发动南征,消灭南陈,统一全国。可惜在大业即将完成的前夕,武帝于建德七年(宣政元年、578年)突然病逝,北周朝廷和关陇集团的掌控权归于皇太子宇文赟,即北周宣帝,这是关陇集团第四代首领。
宣帝即位后不问朝政,沉溺于酒色,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在位两年就急匆匆把皇位传给儿子宇文阐,自称太上皇。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北周太上皇宇文赟病逝,太上皇后之父随国公杨坚(十二大将军杨忠之子)趁机夺取了北周军政大权,成为实际上的关陇集团第五代首领,以及北周朝廷的实际控制人。
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从名义上的外孙周静帝宇文阐手中夺取了社稷,以禅让的登基称帝,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关陇集团不但从实际上、更是从名义上也改变了首领姓氏,从宇文氏改为杨氏。八年后,开皇九年(589年),隋军渡江灭陈,结束了中华四百年历史,关陇军事贵族至此统治了整个华夏大地。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为了消除尾大不掉的关陇军事贵族对皇权的侵蚀(正如西魏、北周和他自己本人所建立的王朝原因一样),开始有意识地提拔录用山东和江南各地的士族寒门子弟,压制长期掌控权力、对皇权威胁极大的关陇贵族集团。所以说,到隋朝建立初期,高高在上、紧握军力五十多年的关陇集团已经在皇室的有意压制下逐渐失去原本所掌控的权力和在朝堂上尊贵无比地位,开始慢慢走向瓦解和消亡。
可是关陇贵族们绝不可能轻易放弃先祖们传下来的权力和地位,在隋文帝驾崩、隋炀帝登基后,他们继续顽固地把持着部分权力不肯放手,和皇权产生了激烈。隋炀帝为了进一步压制和分化关陇集团,以自己关陇集团第六代首领的身份亲自下场,将国都从关陇之地的长安迁往洛阳,使得朝堂远离贵族们的地盘,并有意识地消灭了高熲、贺若弼、杨素等关陇集团顶级成员家族,以加强皇权。此外,隋炀帝为了削弱剩余的关陇贵族手中的实力,先后发动了三次东征高句丽,让关陇集团成员率家族子弟从军出征,意在消耗他们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达成消除隐患、巩固皇权的目的。
可惜隋炀帝操之过急,同时又忽视了普通百姓的境遇,导致东征失败,隋朝社稷因此倾覆,而隋朝灭亡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同属于关陇军事贵族顶级成员的唐国公李氏家族(西魏八柱国李虎的后裔),第二代唐国公李渊在隋末天下大乱中率家族势力起兵,最终取代隋朝,建立大唐帝国,李渊即唐高祖,这也是关陇集团第七代首领。
经过数年的南北征战,唐高祖将其他各地举兵的地方豪强、农民义军、原隋官僚、前朝皇族、甚至是关陇集团其他顶级成员一一剿灭,大唐李氏成为天下新的主人,而旧的权力掌握者——关陇贵族集团在隋末的大乱中已经元气大伤,诸多原来高高在上的旧贵族都遭遇倾覆之祸,再也不能对朝廷、对地方施加控制力和影响力,逐渐归于平凡。
而在唐朝建立前后,凭借着为李氏皇族鞍前马后、尽心效力,原本是关陇集团中等成员的几家唐朝外戚家族:独孤氏、窦氏、长孙氏在朝堂中地位迅速提升,代替了原先的关陇集团柱国、大将军等顶级贵族之家,成为了新一代关陇贵族集团中的重要成员。
唐朝建立时,传统意义上的旧关陇贵族已经式微,为唐朝的建立出过大力的除了以外戚身份进入朝堂的新一代关陇贵族之外,还有大批的山东士族、江南大姓、甚至是普通平民子弟。原先西魏、北周、隋朝初期手握军政大权、控制朝堂进退的“传统关陇贵族集团”,其实已经趋向于消亡,其成员要么被历次权力斗争或者改朝换代所淘汰,要么接受了失去权力地位的现实,成为普通的官僚家庭,出仕于唐,勉强保持着家族传承。
在唐初的朝堂上,因为对权力的争夺,导致了李唐皇室内部发生了血腥内讧,而在此期间,外戚长孙无忌通过对皇子秦王李世民的坚定支持,最后获取了巨大利益回报。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大获全胜、登基称帝的情况下,一步登天,从普通贵族转化为大唐朝堂中最炙手可热的顶级重臣、受封“凌烟阁功臣第一”,实际上成为了新关陇集团中的首席代表人物(此时李唐皇帝已经不屑于担任、或者说根本不想成为早就落伍、即将消亡的关陇集团首领了)。
唐太宗登基后,大量录用出身普通官僚家庭、乃至平民家庭的官员,又扩大科举,支持寒门子弟入仕来进一步削弱门阀贵族们对皇权的威胁,可是效果一直不佳,新门阀贵族依旧掌握了朝堂大权,终唐太宗一生,打压关陇门阀、扶持平民阶层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在没有实现削弱门阀贵族、提升寒门士大夫地位的遗憾中驾崩,而打压新关陇贵族、安稳朝堂、集中皇权这些任务,就落到了皇太子、新登基的唐高宗头上。
此时,立于大唐朝堂三十年的长孙无忌已经化身为新关陇贵族集团的首脑,并代表这个集团对逐渐形成气候的寒门士大夫团体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以维护关陇集团所掌握的权力、财富、地位。唐高宗在位初期,代表普通士大夫及寒门子弟的大臣们纷纷被长孙无忌加以陷害、冤杀(包括薛万彻、宇文节、房遗爱、执失思力等),宗室、外戚李道宗、柴令武、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也被其罗织罪名杀害,代表着士大夫集团地位的前宰相房玄龄身后待遇也被取消。这个时候,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新关陇集团对于朝廷的控制和对皇室的威胁无限放大,已经到了即将危害皇权的地步了。
为了反击关陇贵族对于皇权的危害,本来是文弱君主的唐高宗不得不加快了进攻脚步,以“册立武氏为昭仪”作为号角,向天下臣民表达了自己更加倚重普通士族乃至寒门士大夫的态度,通过册立武氏(武氏是新兴庶族地主家庭出身)向广大寒门官员和山东士族伸出招揽之意,最后依靠着山东士族代表李勣的“陛下家世、何须更问外人”一句话,将新关陇贵族的代表皇后王氏(太原王氏,其母家河东柳氏)废黜,改立庶族士大夫的代表武氏,并沉重打击了新关陇贵族的幕后首脑、也是高宗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
以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册立武氏为皇后为标志,寒门人士被大量收揽入朝堂内,他们编撰书籍,参决政事,分割相权,将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手中的权力渐渐收回,大唐朝堂从此由平民和庶族子弟们参与其中,原新关陇贵族中的高级成员被一一清除出朝堂(褚遂良、来济等),大大打击了新关陇贵族势力,长孙无忌的权势大减。唐高宗再也不会重蹈北魏孝武帝、北周武帝、隋炀帝等先代帝王们江山社稷被“关陇集团”所篡夺的覆辙,牢牢地控制了皇权,唐太宗心心念念地“削弱贵族集团、稳固皇权”愿望,在他的儿子(还有儿媳)手中得以实现。
显庆四年(659年),原本气焰嚣张、擅权的长孙无忌在外甥皇帝的不断打击和挖墙脚之下已经羽翼尽去、威风不再。这一年,唐高宗和武皇后的心腹、寒门士大夫的代表、侍中兼中书令许敬宗向唐高宗密呈奏章,揭发监察御史李巢勾结太尉长孙无忌图谋(很有可能是武皇后指使的)。唐高宗顺水推舟,命许敬宗审查太尉长孙无忌谋反案。
许敬宗向唐高宗举例汉文帝杀舅父薄昭之事,再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劝慰唐高宗,使得唐高宗下定决心,将对皇权依旧存在极大威胁的长孙无忌及其背后的新关陇集团一并铲除。于是唐高宗以许敬宗的“审查证据”为名,宣布长孙无忌谋反属实,假装不忍处死舅舅,“罪减一等”免除死罪,下诏将长孙无忌官职和封邑全部削去,流徙黔州安置,凡是属于长孙无忌一党的官员和贵族统统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最后的关陇集团首领长孙无忌在黔州自缢,他背后的关陇集团也从实际意义上灰飞烟灭,不再留存于世。虽然唐高宗在上元元年(674年)追复了舅舅长孙无忌的官爵,并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了长孙无忌的爵位,但是作为一个能够左右王朝命运的顶级世袭贵族家族已经物是人非,他所代表的“关陇集团”也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
老家在农村,百年之后是回老家安葬还是在城里面买一块公墓安葬
去年老家一位亲人去世,到老家吊唁时,发现农村丧葬再不是以前那样,人死后,把尸体安放在家里,让前来吊唁的亲友瞻仰遗容。摆上三天后,再由8个彪形大汉抬着棺木到山上,然后葬入挖好的土坑中。
现在农村也实行了。人死后,通知殡仪馆,那边就会派车来运尸体,火化后,由家属拿走骨灰盒,可以选择场就近公墓安放,也可到当地规划好的公墓安放。
现在城乡都实行了,至于骨灰安放在哪里,那就由各人选择吧。
其实,不管是安放在老家,还是工作生活的城市,都不重要。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死后,一切皆无,剩下的一点点骨灰,最大的用途也就是含磷量高的肥料而已,人在生为了生活劳碌奔波,死后什么也没有了,保存那一点点骨灰,放到那里,还要占用土地,还得有人去维护看管公墓,清明节时,亲人们还得百里千里顶风冒雨赶来扫墓,何不把那点骨灰埋在树底下当作肥料,让这棵大树长得繁枝叶茂,每当亲人看着这棵大树,也会想着已逝的亲人在死后还能为美化环境作最后一次贡献。
现在还有选择海葬河葬的,死后把骨灰撒在江河里,这也是一种可选择的“安身之地”。
人的一生,重要的是在生如何生活,死后选择安放在哪里都不重要。
谁给我一些抒情的词语
黯然 飘零 倾诉 踯躅 淡漠 残迹 空灵 凋零 悠然
飘逸 深邃 孤寂 流光 憧憬 宛转 静谧 浮华 惊鸿
沧桑 幽寂 琼浆 湮灭 涟漪 灰烬 默契 坎坷 梦幻
繁星 繁华 水月 雨帘 碧水 荧惑 萧瑟 残月 飘絮
菡萏 秋韵 凛冽 裂帛 熹微 憔悴 晨曦 尺素 幽咽
敛容 陶醉 秀泽 旖旎 琉璃 梦寐 斑斓 漫溯 笙箫
遐思 浮藻 荡漾 萧索 凝神 萦纡 丝竹 逦迤
老来伴 南柯梦 庄周梦 春秋梦 蝴蝶梦 春闺梦 榴花梦 高唐梦 白昼梦 青楼梦
邯郸梦 罗浮梦 鸳鸯梦 南华梦 扬州梦 云土梦 绯衣梦 树阙梦 江淹梦 华胥梦
生桑梦 青管梦 刀头梦 三宿梦 杜兰梦 归莲梦
春华秋实 碧海潮生 清风明月 冰融雪消 银装素裹 粉妆玉砌 水木清华
情意绵绵 思绪绵绵 柳絮飘飘 紫月幽幽 含情脉脉 温情脉脉 杨柳依依
秋水茵茵 秋波盈盈 白雪皑皑 波光粼粼 薄暮冥冥 长夜漫漫 余音袅袅
言笑晏晏 羞人答答 风雨凄凄 福寿绵绵 曲径幽幽 玲珑兀兀 深情款款
《雍正王朝》面对四大箱百官行述,四爷一个字“烧”
(日尧居k古史解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09
四阿哥胤禛突然的这一手可谓是惊天响雷,他把太子胤礽和八爷党中的三位大员,莫名其妙请来不单单是喝酒,原来他们被请来喝酒不是主题,看焚烧“百官行述”才是这位四阿哥请他们来真正目的。
此刻的康熙帝正在南巡,住在南京行宫,可是经常发生的这一切,他全然不知,只是得到了由京城寄过来十四阿哥胤禵的一个“密揍盒”子,里面装的只有太子胤礽与江南巡盐道的任伯安私下往来的一封信,其他只字没提。(记录百官隐私的百官行述)
让康熙帝没想到的是,京城的确出问题了,就在前几日发生的,在雍亲王府四阿哥当众销毁了由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私下记录的百官行述,而且太子和那几位平常比较活跃的阿哥都在场。
曾经在吏部干过主事的任伯安呕心沥血记录的百官行述,被十三阿哥胤祥如何得知,带着一干小厮在万永当铺,不知用什么手段已经拉到雍亲王府的大院儿,在众位阿哥和上书房大臣马齐的见证下,顷刻间化为灰烬。
何谓“百官行述?”这就是现任江南巡盐道的任伯安曾经在吏部任主事时记录的朝廷上下三四百名官员的斑斑劣迹,详细记载了官员们招降纳叛,贪污行贿的详细记载,合计装满了四大箱子。(来雍亲王府喝酒的太子阿哥)
这四大箱子百官行述,对太子来说梦寐以求,对八阿哥而言是可望不可及。因为哪位掌握了这四大箱子百官行述就等于掌握了朝廷上下三四百官员的动向。
都想得到这四大箱子百官行述,可如今这四大箱子百官行述就摆在雍亲王府的大院,从皇子阿哥们看了反而恐惧,因为那里面装的都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没人敢触摸它,更没人敢去碰。
太子胤礽与几位阿哥包括上书房大臣马齐这酒还没开喝,就看到了这样一幕,都想看看四阿哥胤禛如何处理这都想得到的百官行述。(四阿哥胤禛一个字“烧”)
四阿哥为何要当着众位皇子阿哥及上书房大臣马齐的面,把这些别人都梦寐以求得之不易的百官行述彻底烧毁?
因为这个箱子一旦打开或者流传于他人之手,朝廷这三百多名官员必然遭到挟持,听命于某个人的个人驱使,成为被利用工具。
如果这百官行述公布于众,必然会使这三百多名官员惊恐不安,引起朝局动荡。现在这任伯安已经在江夏镇被年羹尧杀了,四大箱子百官行述又在万永当铺被起出,无人可知,那就只有一个字“烧毁”,而且是当众烧毁。至此这四大箱子百官行述销声匿迹,成为秘密。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了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们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