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名人轶事
邢台名人出现过不少名人,这里介绍几位名人及事迹。
王蕴瑞(1910—1989),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1932年12月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工农红军,曾任红五军团第14军军部任参谋,红11军第19师作战科科长,红七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师57团团长,红10军团第3师师长,挺进师参谋长等职。
抗战时期,曾任东进纵队训练科长,冀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军区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参谋长,3兵团副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了钜金鱼、定陶、鲁西南战役,在淮海战役中,协助陈再道完成围歼黄维兵团和阻击李延年兵团的任务,协助陈锡联指挥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
新成立之后,曾任川东军区参谋长,3兵团参谋长,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办公室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路扬(1917—2001),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人。1937年11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曾任冀西游击队先遣支队第2团连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7团总支书记,冀中军分区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处教育干事,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教育股股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前线报社社长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3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
新成立后,曾任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志愿军第63军政治部主任,办公厅总参谋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国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军区政委等职。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2001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
吕士英(1917—1989),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人。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七团营教导员,大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训练股股长、作战股股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29师385旅第1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大行军区第3军分区赴东北干部团副团长,东满军区独立第3师8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416团团长。
新成立后,任解放军师参谋长、副师长,志愿军师长,军事科学院战理部战役研究室主任,战理部副部长,第二炮兵56基地司令员,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等职。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9年2月2日逝世。
我看战争片,冲锋前都会炮火覆盖摧毁工事,那有修建工事的必要吗
修工事水平决定防守水平,对比抗战初期和朝鲜战争就知道重要性了
谢邀,著名的“红色间谍”郭汝瑰,在淞沪会战后,给陈诚写了份总结报告(郭汝瑰是陈诚的“土木十三太保”之一),其中着重猛批的就是的修工事水平。陈诚看了后大为赞赏,并向老蒋推荐,这也成了郭汝瑰平步青云,直接进入核心决策层的原因之一。
一是火力点设置不合理。当时主要支援武器是重机枪,一些杂牌军一个团就两三挺重机枪,修筑防御工事时,总喜欢将重机枪设置在一线阵地的高处,用来控制更大战场范围。但这样也让重机枪阵地非常明显,而日军又装备大量92步兵炮和掷弹筒,一交火就被迅速点掉。
二是不设加固的前线指挥所。的师级团级指挥所都设置在远离阵地后方的民房内,一线只有一些营连级军事主观,没有加固型前线指挥所。一旦防线被突破,前线各连队难以在第一时间组织调度起有效反击,从而引发整条防线崩溃。
三是不重视临时工事建设。经常战壕一挖,沙袋一叠就完事了。战壕很少有用圆木进行加固,92步兵炮都一轰就烂;防线缺乏纵深,负责后备防线守卫还常隶属于不同的建制的部队;一线工事配套设施准备很差,例举了大部分战壕都没有准备排水设施,十月份秋雨绵绵,士兵们要在寒冷的水坑中作战。
可以说修工事水平太烂是在抗战初期战争上,伤亡很大,但战绩很差的重要原因。当时将领差不多是按照国内军阀混战的水准和经验来修工事的,而日军不仅火炮数量质量强出数倍,而且炮兵素质也非常高。反炮兵速度和水准相当高,进攻时与92步兵炮和掷弹筒之间步炮结合相当好,可以说是吃够了苦头。忻口会战卫立煌的20万人马挡不住半个日军第五师团的突击;兰封会战,薛岳的12个师中央军挡不住日军第十四师团2万人猪突,最后扒了花园口以水代兵堪称国耻;武汉会战,李品仙、李延年两个军团30多万人想夹击布口袋阵吃掉孤军突进的日军第六师团,结果被对方打穿袋底,接连攻下自认为天险的半壁山、田家镇要塞。
也可以说以武汉会战为分界点,之后认真总结和有组织地培训强调修筑工事,总算是防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其效果在接下来的三次长沙会战中就充分得到证明。这可以说是抗战初期,近百万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修工事水平,直接决定部队防御水平。
更何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多动脑子,办法总比困难多。论炮火覆盖摧毁工事水平,恐怕全世界都比不过美国吧,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种种战术创新,同样让美军的火力覆盖没辙。比如反斜面步兵战术,将主要工事修建在山脊背面火炮难以有效打击的反斜面上,在山脊棱线上仅设置观察哨或小型据点,待敌军冲上来后展开反突击进行棱线争夺和防御。葛岘岭阻击战就是场经典的反斜面防御战例,志愿军在葛岘岭主峰上修建假阵地,而真正主阵地放在葛岘岭背面反斜面小山包上。美军一次又一次地向葛岘岭假阵地倾泻火力,而志愿军待敌军靠近山顶不到30米的近距离,进行防御和反突击。最终打出了歼敌215人,缴获大炮6门及满载的完好汽车58辆,自己却无一伤亡。
上甘岭战役更是反斜面战术的巅峰之作,志愿军巧妙地将坑道与反斜面结合起来,在反斜面布置坑道。当所有地表工事都失守后,防守部队退入反斜面坑道,而美军想要进攻反斜面坑道口的时候,要遭到后一座山头正斜面的志愿军部队攻击,而想放着不管直接攻击后一座山头又要把背部暴露给反斜面坑道里的志愿军。志愿军还在各处布置隐蔽出口,不断骚扰疲惫地表敌军,以及呼叫炮火打击等形式,让对方一刻不得安宁。可以说志愿军的这一反斜面坑道战术,让美军即使用范克里夫消耗量也无济于事。
最令人动容的则是志愿军第63军在铁原狙击战所使用的“拔碎牙”战术,两万多人化整为零,分成两百多个作战单位,分散在长宽各二十多公里的宽大阵面上。每个作战单位都在其负责的防守要点上修建防御工事,当这个要点被打烂的时候,残余人员向后撤退,在后方重组并修建新的防御工事。以这种剥洋葱的层层消耗美军的进攻力量,这一战术非常残忍,要求每个要点的防守部队在孤立无援,面对绝对优势的敌军和火力围攻下,坚持尽可能久的时间。战争史上只有当年那支志愿军才能做得如此出色,63军投入的2万多人伤亡接近3/4,阻击美英加为主的5万多联合14天,歼敌也约有1.5万人。期间涌现无数英模单位,562团1营2连2排阵地战斗到最后3人,在打光所有子弹后,各自紧握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563团1营1连2排剩下最后8人,打完所有后,集体跳下悬崖,其中3人被树枝托住未牺牲的还爬回部队重新参加战斗。
六字游戏
骑马与砍杀2,全面战争三国,切尔诺贝利人,之王3,只狼影逝二度,全面战争战锤,怪物猎人世界,荒野大镖客2,仙剑奇侠传4,僵尸世界大战,御姐玫瑰起源,要塞军阀之战,黑手党最终版,消逝的光芒2,阿玛迪斯战记,怪物猎人崛起,巴比伦的陨落
独立营是什么营,有多少人,战斗力如何,怎么才叫独立营
根据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回忆录的记载,至1944年底,的共有120个军、354个师、31个独立旅、150个独立团和15个独立营,而到了1945年底第一期裁军结束时,共裁掉了34个军、110个师、21个独立旅、83个独立团和10个独立营(或特种兵营)的。也就是说,在抗战结束之时,整个400多万中,只剩下5个独立营的,可见所占比例非常之小!
为什么占比这么小呢?因为部队正规授予的最低一级,应为团级或者相当于团级的建制,比如抗战时期的师级原本限制在200个(青年军突破了这个限制),比如第5军第200师所属三个步兵团的分别为第598团、第599团和第600团,还是有数字序列的。而各团所属的步兵营,则只是自己排序的一营、二营和三营了,不再有数字,所以从理论上说,“独立营”并不是一个完全合规的部队,它的存在有一定的特殊性。
除去地方杂牌或者军阀时期自拟的独立营之外,时期“独立营”的编制大致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正规军里面的“特种兵营”,包括独立的炮兵、工兵、装甲兵等单位,因为当时的仍然以轻步兵为主,特种兵占比较小,一时无力编组团以上的级别建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200师的前身:直属的战车营,既然是会直属而不隶属于任何团、旅、师、军等单位,那么它就是一个妥妥的“独立营”。
毕竟当时的还不具备生产坦克和装甲车的能力,因此徐庭瑶考察欧洲军事回来之后,虽然提出了组建装甲部队的建议,可惜国弱民穷,只是在1934年购买了英国“维克斯”轻型炮战车16辆、水陆两用战车16辆以及英国重型哈雷二轮、三轮摩托车若干,以此为基础结合原战车队和汽车驾驶训练班毕业的学员成立了第一个战车营,因为这么点重装备也只能暂时编组为营级单位。
再后来又向德国购买了一批装备,包括17辆“I号战车”和12辆“Sd.Kfz.221型”装甲车等,再添置一些杂七杂八的装备和补充一些人员后,1936年底才有条件将战车营扩编为陆军装甲兵团,由黄埔一期的杜聿明少将担任团长,战斗序列则仍然是由直属,那么这支部队的性质就是“独立团”了。这个装甲兵团也就是后来组建机械化第200师的基础,然后再以200师为基础扩编成为第5军,所以国民的第一个机械化军(不太够格)其实是从一个“独立营”发展起来的。
另外比较苦逼的一个兵种就是炮兵,国内各兵工厂不能生产重型火炮,那就只能依赖花钱进口,所以在抗战爆发之前的1935年3月,曾在武汉行营(主任陈诚)设立“炮兵整理处”,开始对全国炮兵部队按照火炮种类进行整理。当时共编成两团制的炮兵旅4个,独立炮兵团5个,独立山炮营、独立野战炮营、独立重迫击炮营各3个,也就是共有九个独立的炮兵营。道理很简单:装备不足,除去配属给各军、师作战单位的火炮外,剩余的山炮、野炮、重迫只能以“营级”编组。
因为那个年代的炮兵配属,还达不到每师装备一团的水平,最精锐的德械师也只够条件装备一个炮兵营,如果把剩余的山炮、野炮、重迫以团为单位编组,那么可用作战单位就太少了,战时不敷分配,这些独立炮营也都是临时配属给战区、集团军级别的建制作战,战役结束就要归建,仍由会直接掌握。相比较之下,日军一个师团就编有一个炮兵联队,同时在战役中还有独立的野战重炮兵、独立山炮大队(也是独立营的意思)、独立迫击炮大队的火力加强,炮力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独立的通信兵营、高射炮营、交辎兵营、宪兵营等等特种兵单位,而正规的作战单位中,“独立营”的编制是基本没有的,前面介绍过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级并不是一个战术基本编成单位,没有序列、没有司令部设置、没有后勤保障分队,拥有数百万陆军,没有必要编成“独立营”这样的建制。而没有的部队,在军政部的花名册上都不能存在,如何进行军政管理和拨发粮弹军饷?
当然了,这事也不是绝对的,主要是抗战时期编制比较混乱,各战区、各集团军根据作战需要,可能会临时编组独立营的建制,不过既然是“独立”的,意味着必须是由两级以上的作战单位所辖,而不能是团属(可以是师属、军属或者集团军属)。前几年有个电视剧叫《我的特一营》,这支部队的人设那就是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由军部直辖,所以也可以视为独立营的建制,至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支部队,那只有鬼知道了,反正我是不信,一色的M3明显穿越了。
独立营的另外一种主要存在形式,其实是我军的地方部队编制,抗战时期在八路军主力部队以外,各大军区纷纷建立地方武装,于是出现了区小队、区中队、县大队等编制。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和不断发展,到大阶段,地方武装也逐渐升格扩编,通常情况下,一个县的地方武装如果超过了500人或者更多,就可以编组成为“独立团”,如果人数实在不足,比如只有200到300人,那就编成“独立营”,因此不少根据地所属的县大队,最后都授予了“独立营”的。
以罗帅领导的山东军区为例,到1945年8月初,整个军区(一级军区)共辖5个军区(二级军区)、22个军分区、3个教导团、18个独立团、24个基干团、4个独立旅、2个支队、1个海军支队、113个独立营(县大队)和800多个区中队,总兵力已经达到27万余人。
其中这100多个独立营以平均每营300人计算,就达到了4万人之多,是根据地内部各县的重要武装力量,主要任务是保卫地方、保卫土改、应对土匪和小股敌人的威胁。既然是地方武装而非野战部队,所以其兵员素质、装备水平和战斗力当然是第三档的,在没有组建山东军区各主力师的情况下,排在它前面的既有八路军的旅、团等正规作战单位,也有独立团、基干团和支队等野战补充力量。
因此从任务性质看,这些“独立营”的战斗力肯定是相对较弱的,也就比县大队、区中队和区小队强那么一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