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司马炎统一三国的时候,蜀国和吴国不联合抗魏呢
- 秦国蒙恬的蒙家军有多厉害
- 明朝所谓“天子守国门”究竟有何意义
- 南北朝的分封制是什么,北周的八柱国又是怎么一回事
- 英语翻译我想要几句翻译:1.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2.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3.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
为什么司马炎统一三国的时候,蜀国和吴国不联合抗魏呢
1.经济:三国中,以魏国经济实力最强,蜀国最弱。最好是的证明应该是武林外传战败后后,同时两家联手围攻都也没一路北上动曹操的能力没有办法在荆州的圈子里和曹操较劲。100元以内具体只能说明各项经济资源。人口,三国都称帝时,魏国440万人口,吴国230万,蜀国90万。但从兵源上其实,魏国占绝对优势,但是魏国单兵素质又是强的,吴国次之,蜀国力量最强。当然了为啥蜀国实力最差以上有说明;国土,魏国国土面积与吴蜀两国相当,但国土资源效率远高于吴蜀两国。原因取决于人魏国占据地中原、关中平原、辽东平原等大片可耕地国土。而蜀国国土资源效率最低,原因不言自明绝大多数大都山地丘陵;粮食,由以上国土面积及国土资源效率解得,魏国粮食产量是占绝对优势的。吴蜀两国还得多几倍。蜀国产粮最多,甚至于你每次战争都要集全国的粮食产量,因此粮食利用率最底。10斤粮食从成都运回来到汉中战场就只剩4斤左右吧,通常因此路途遥远另外路况吃力,途中消耗甚大。所以我吃不饱饭、普遍缺乏训练、军力的无聊之事消耗会造成了蜀军单兵素质相当严重迅速下降。别的资源,魏国在铁、铜、盐、质优木材等资源方面也占尽先机绝对优势;2军事:有经济基础做出决定了三国中魏事实力及军事潜力最强;兵源、粮食、装备都大占绝对优势;吴国次之,蜀国弱的。第一,蜀国每次来北向随军出征都独自面对十分严重的缺粮问题。甚至蜀兵某些时候全是饿着肚子上阵杀敌。即便是平时,而且要预先储备粮食准备下战争,士兵也仅是一口气不挨饿。第二,蜀国你每次大军出征士兵都要沉重的枷锁大量物资、翻山越岭,体力透支严重点,使得到了战场也肯定不能立即上缴战斗。第三,更犯恶心的是魏兵不需要多操心水源的问题,只不过关中有渭河,而蜀军你每次北征还都要太操心水源,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耗掉大量人力凿井,在那种地方凿井要比在关中凿井的深度大好几倍。举个例子,街亭之战,蜀军占据更有利地形但严重缺水活活被魏军耗死。第四,蜀国十分严重普遍缺乏军医和药品,蜀兵有时候正面战斗之前伤兵修复好率不高这也倒致了蜀军中老兵比率不高,综合战力十分严重低下。第五,蜀国在装备硬件损坏、消耗或被现场缴获结束后原先先添加装备都很苦难。主要是导致经济压力、太多铁、熟练的掌握工匠很少很少或没有。而是魏吴两国的粮食、水源、训练、医药、装备方面都用不着费心,后勤保障非常好。3.政治:政治方面魏国之一猛烈蜀国最差。比较多的原因魏国国土领域之内基本全是汉族,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是最安定的;而蜀国要独自面对从中斡旋少数民族的挑战,南有苗蛮,北有羌笛,这个时候正处于不稳定点状态。同时,魏国不能继承了汉朝经济责任指标法制,最为完备,法度执行效率也相对低,不能执行的公平性也较高;而蜀国可以算基本是没有法制,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蜀国是国不制定法律,官不置史。很多事情是主官据个人意志来做出决定,国家甚至就没记录本国的史官。因此蜀国若是无法应付官员需要更换的时候都会会出现混乱,很多政策很难一贯到底的执行。更作呕的是蜀国内被也面临着原带领刘备的荆州派和本土益州派的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斗争,相当严重的内耗也让蜀国受到重创;4.科技文化:这件事就算是,科技文化发展程度和潜力真正能够体现在人才上。这件事中原众多有优势。从魏事装备的科技水平就能看出去了。5.教育与人才:魏国方面人才济济,国家层面上来讲一直在是源源不断地。无论是是从文才肯定军才方面都有吧绝对优势。这一点蜀国也是最差。第一创者中,三国人才是魏国最强,蜀国最弱。魏国在国家智力方面有曹操、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等人;第二梯队的人才更是牛,哪怕数量和水平上来说都远不如强于蜀国;军事将领方面张颌,徐晃,李典,夏侯惇,夏侯渊,张辽,于禁,许褚,曹仁,曹洪,曹真,曹纯,曹休,徐晃,典韦等,是一等一的战将,可以说与刘关张赵马黄进入同一水平;吴国方面,文官和国家智力方面有孙策、周瑜、孙权、鲁肃、诸葛瑾、张昭等,第二梯队如吕蒙、陆逊等;军事将领方面孙策、周瑜、甘宁、太史慈、黄盖、程普、吕蒙、徐盛、陆逊、凌统、蒋钦、祖茂、韩当、周泰、丁奉、董袭等确实是一等一的。而且第二梯队的将领无论是从数量和水平上而言也都远强于蜀国;而蜀国,国家智力仅有刘备、、诸葛亮、庞统四个人,另外、庞统早夭。第二梯队基本是没人。军事人才也就刘关张赵马黄魏六个人,最只不过综合水平最低的一个魏延还被诸葛亮疏远了。第二梯队的军事将领仅有姜维、张苞、关兴。最能折腾的是小关张没一两年就都挂了。因此第一梯队人才数量远差与其他两国,第二梯度全都没人,也就会造成了蜀国第二代几乎是没有用些的人才。这也是魏国到了第三代我想知道为什么不你选择建议打的吴国而个人推荐最难打得蜀国决战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蜀国反应最快被灭。而其他两国,第二代、第三代都非常强;例如魏国第二代司马懿,第三代司马昭、邓艾、钟会,第四代司马炎、贾充、羊祜等。吴国第二代吕蒙、陆逊,第三代陆抗等。所以老百姓才有一句俗语叫:廖化做先锋魏延作先锋。而,从人才的角度而言,魏国每三代都强,吴国第三代也不弱,而蜀国第二代就没人了;而且,第二代君主中最大志的确实是魏国,吴国次之,蜀国的刘禅就不用说了稍微有点恶心。第三代君主又是魏国最牛,吴国只不过孙浩是个暴君但也不弱,而蜀国巳经是没有第三代君主了;因为从完全没有另一个方面来说,蜀国都处在的确劣势。从曹操灭掉袁绍、刘表之前,三国的命运基本就确定了;秦国蒙恬的蒙家军有多厉害
蒙家军。秦国蒙氏,世代名将之家,三代武将:蒙骜,蒙武,蒙恬,皆立下赫赫威名战功,功名成就,流芳百世。
蒙骜,陆续先锋官出兵韩、赵、魏,争夺城池一百余座;
蒙武:攻打楚国,大败而回楚将,俘兵楚王,灭楚国;
蒙恬:破齐国,败匈奴,收河南之地,中华第一勇士。
这七位可以说是蒙家军的精英实力,也可以算是绝大部分实力了。不过长城军这一说法当然不确切,毕竟秦国的军事制度并没有给蒙氏族人具备自己兵力的机会!
秦国兵制
秦国的,几乎平置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上,而全权负责雷鸣秦事行政的官吏是太尉,可蒙家三大名将都是没有一职过那个职务,有战事时,即将委任将军统兵,而秦国有上将军和间隔、左、右诸将军之分,也两类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个部分。
两个将军想会导致统领同一支部我还是比较比较难的,所以才根本不会蒙天军这一说,这些大都影视、小说替剧情发展而来。
但是,三代名将也绝对无法勉力支撑起蒙家军这一说法,下面是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位名将的丰功伟绩。
蒙骜,蒙氏第一代名将
历任江西四位秦国君王,自秦庄襄公到秦始皇。蒙骜先后中军出兵韩国,得十余座城池;攻打赵国,得三十余座城池;攻打魏国,得五十余座城池。剩余战役屈指可数。
蒙武,蒙氏第二代名将
秦始皇二十三年,为平定楚国,任命王翦、蒙武帅军六十万去攻打楚国。战略战术运用能得到,与楚军在蕲地参加战斗,并打败楚军,轰杀了楚军将军项燕,守城略。
第二年,再次统兵,然后就被俘获了楚国君王,楚国从此灭亡。
蒙恬,蒙氏第三代名将
蒙恬,也是这样的问题中的主角。蒙氏三将中,他的知名度也极高的。
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蒙恬自小就志向高远,立志要做要想祖父和父亲现在这样,上阵杀敌,做一代英雄,蒙恬天资很聪明,又背诵兵法,军事素养又是努力提高。
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去攻打齐国,大胜。
在中华名族的历史上,各朝各代,能彻彻底底的抵御外夷,并且击败,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多少朝代、多少君王都为外夷侵占而头疼起来暗暗心惊,甚至连提出委曲求全。
如果能最终击溃夷狄,在中华的历史上必是会留下来浓墨淡彩的一笔。
而蒙恬不是这样的名将。
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於是涉水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秦始皇继位时期,对蒙氏尊宠不费魔,蒙恬、蒙毅(蒙恬的弟弟)倍受宠信,蒙恬外来统兵,蒙毅包括pk型,这样的清形在各朝各代中还是极为难得一见的的,况且内臣与封疆大吏沟通是众多君王的忌讳,而蒙恬、蒙毅两兄弟登时风光一时。
明朝所谓“天子守国门”究竟有何意义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是一种无奈之举。谁也就没让他们去守国门,他们也我也不想去守国门。到了后来守禁不住国门的时候,第一个皇帝崇祯就索性去基于他的诺言“君王死社稷”,弃尸荒野煤山了。在明朝建国后的时候,朱元璋定都南京。从他到他的孙子建文帝,谁都没有想到要去迁都,要去守国门。在他们的朝代,可是北方的威胁的最,不过朱元璋也是没有要迁都北京,去派人守好国门的。为什么不到了朱棣就两样了,非要去守什么呢国门?
这是只不过朱棣当皇帝,是靠“靖难之役”夺的侄子的江山。虽然建文帝下落不明,可惜始终有很多明朝的臣子,认为他当皇帝有名无实。当时的南京是建文帝的老巢,朱棣在那里总突然感到不方便。而,他从来不又想起自己的龙兴之地北平。结果,是为自身的安全,他做出决定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是为治理南方,他还在南京可以保留了一整套的中央机构。
朱棣迁都北京还有一个一个目的,就是建功立业。他为了在历史上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更适合当皇帝,结束了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把目标打向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他自立为帝以后以后,朱棣连续接受了五次北伐,给了北方游牧民族以低沉的打击。而朱棣,也病死在第五次北伐中。
朱棣死后,他的继位者也有将京城迁回来南京的打算,但,而乃至于原因,没能实现。这样,从朱棣然后,明朝的皇帝无计可施的下一界了国门的守卫者。
明朝的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在战略上来看,是不划得来的。是因为天子的主要任务是再治理国家,而并非说白的守国门,守国门应该是是将帅的责任。何况皇帝又不是天生神力的杰出将领,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就充分的只能说明了这一点。皇帝朱祁镇亲自出马的几十万大军,在他的装模作样率领下,覆没,自己也做了俘虏。要不是于谦护国,明朝险些覆亡。
而将首都选择类型在边境上,在军事上很明显都是非常失策的。这等于零将自己的国家中枢被人发现在敌人的铁蹄之中。假如在国家昌盛的时期,这还引响不大。不过若是国势逐渐衰落,那就国家就最为后果。
在明朝末期,崇祯无法应付外敌入侵和农民军起义的护体夹击。在那种情况下,不知为什么对农民军的清剿到了关键时期,外敌对北京的袭扰,就令明朝不得不调集兵力,誓死保卫首都。这又也让农民军死灰复燃。这就是明朝首都选址错误`造成的恶果。
而朱棣最难以原谅的,是将塞外的朱元璋重新布置的两个不重要的战略据点给杂草丛生了。这就彻底的破坏了朱元璋原先的防御部署。朱元璋在塞外,布置了开平和大宁两个据点。朱元璋的战略是,用开平和大宁两个据点使得北上的敌人,后再明军集中兵力,两翼围困,干掉进犯之地。这样,就可以保证了长城以北的两三百里的战略防御纵深,让敌人不能任何威胁长城一线。
但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袭击占领了在大宁的宁王的部队。在战争中,他换取了朵颜三卫的帮助。就是为了酬谢金朵颜三卫,也想让他们效命,下一界明朝边境的藩篱,朱棣将大宁交给你们了朵颜三卫。
可惜,让朱棣万万就没想到的是,朵颜三卫在得到大宁后,很快地就了。而大宁一失,开平孤城难守,也索性内迁。这样,朱元璋重新布置的战略防御纵深就灭掉了。从此,北方敌人的直接来到滹沱河畔,这个可以不管什么人的攻打长城一线。而长城后面,是北京。无疑,北京最危险的时刻在敌人的威胁瞬息之间,这样的战略形势,明朝的皇帝们还怎么也能放下心来的治理国家。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是只能无奈的。导致这一切的应该是朱棣。而他只是因为自身的需要,根本不是没有对后世进行很长远的打算,照成了明朝长期的有机可趁局面。
朱棣把首都迁到了北京,此地是明朝时东面边境的地带。他还将大宁拱手一礼送到了敌人。这以至于北京的北方丧失了失去的战略纵深。这样一来,北京就正处于敌人的威胁之中。这无可奈何使明朝将大量的财力、物力、军力上缴到北方防御上。不过,很不利的战略形势,让这一切的努力都凝成徒劳无功。
要是不是“天子守国门”的话,明朝的首都不是最危险的时刻正处于敌人的威胁之下。明朝就是可以采取的措施更加机动性强的策略处理危险。再者崇祯,他起码还有一个隔江而治的可能,应该不会当即亡国丧身。这一切的根源都不知从何而来“天子守国门”的国策。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参与我,多提意见,谢谢。
南北朝的分封制是什么,北周的八柱国又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南北朝的分封制要区别平等的眼光,这个实际上是很不一样的的,不能都坚拒视之,是历史的退步。北朝从五胡乱华这些年来,五胡十六国、北魏、北周、北齐都是少数民族的血统在,并且类似草原游牧文明的的一些落后挨打基因,不绝对的信任汉人,分封诸侯自己的亲族,制度上胡汉杂糅,这个都很正常了。南朝则全部都一样,南朝有所谓的分封有两种。第一种的背景是皇族的兴起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史书上讲东晋的政局是“王与马,共天下”,讲的是东晋一朝的门阀政治特征,当时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势力之强大无比,甚至于可以不与皇族相抗衡。当时王敦起兵当然了建康,皇帝无计可施,只能说“(皇位)君可自送之”。但那样的局面缓慢了没多久,因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倒致门阀子弟不思上进,质量减弱迅速下降,已也没多少杰出人物的人物。从司马道子结束,皇族就开始结合自己的权力,一方面皇族也开始有意识的任用有才能的寒族,到宋齐梁陈时期,是因为刘裕、刘毅一开始那是出处于北府寒门,所以经由一次大的,门阀的势力才全部自暴自弃开去。因此从这里看,分封的出现,在南朝看来还是政治的进步,是因为它标志着中央集权的结合。还有一种分封都属于寄籍,即北方的流民到南方可以不分一大块土地给他并以北方州的名字名称之前,前几年不用交税,祖狄就是属于什么这种。
北周的八柱国都属于府兵制的产物,亦即陈寅恪所言之关陇集团的表征。
英语翻译我想要几句翻译:1.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2.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3.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
太元七年,坚飨群臣于前殿,乐奏赋诗.秦州别驾天水姜平子诗有“丁”字,直而不曲.坚问其故,平子曰:“臣丁至刚,不可以哦屈,且曲下者之不正之物,未足献也.”坚笑曰:“名不虚行.”因擢为上第.坚兄法子东海公阳与王猛子散骑侍郎皮谋反,事泄,坚问反状,阳曰:“《礼》云,父母之仇,完全不同天地.臣父哀公,死不以罪,嬴驷复九世之仇,而况臣也!”皮曰:“臣父丞相有佐命之勋,而臣心下贫馁,因此图富也.”坚流清涕谓阳曰:“哀公之薨,事是在朕,晨楚不知您之!”让皮曰:“丞相临终,托卿以十具牛为田,不闻为卿求位.知子莫若父,何斯言之征也!”皆赦不诛,徙阳于高昌,皮于朔方之北.苻融以位忝宗正,不能不能肃遏奸萌,上谏请待罪私籓.坚谁再敢.将以融为司徒,融固辞.坚英锐荆、扬,将谋入寇,乃改授融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新平郡献玉器.初,坚即伪位,新平王雕陈说图谶,坚大悦,以雕为太史令.尝言于坚曰:“谨案谶云:'古月之末乱中州,洪水大起健西流,唯有放弃雄子定八州.'此即三祖、陛下之圣讳也.又曰:'当有KI付臣又土,灭东燕,破白虏,氐在中,华在表.'案图谶之文,陛下当灭燕,平六州.愿徙汧、陇诸氐于京师,三秦大户置于边地,以应图谶之言.”坚访之王猛,猛以雕为左道惑众,劝坚诛之.雕受刑上疏曰:“臣以赵建武六年,从京兆刘湛学,明于图记,谓臣曰:'新平地古颛顼之墟,里亦曰鸡闾.记云,此里应出帝王宝器,其状类延寿宝鼎.颛顼有云,河上先生为吾隐之于咸阳西北,吾之孙有KI付臣又土应之.'湛又云:'吾尝斋于室中,夜有流星大如半月,落于此地,斯盖是乎!'愿陛下志之,平七州然后,出于壬午之年.”至是而新平人得之以献,器铭篆书文题之法,一为天王,二为王后,三为,四为诸侯,五为伯子男,六为卿大夫,七为元士.从此已下,考学者范记,列帝王名臣,自天子王后,内外次序,上应天文,象紫宫布列,依玉牒版辞,不违帝王之数.从上元人皇起,至中元,穷于下元,天地一变,尽三元而止.坚以雕言有征,追封光禄大夫.
幽州蝗,广袤千里,坚遣其散骑常侍刘兰持节为使者,青紫、冀、幽、并百姓讨之.
以苻朗为使持节、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以谏议大夫裴元略有周将军、西夷校尉、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密授规模,令与王抚备舟师于蜀,将以入寇.
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朝于坚,坚赐以朝服,引见西堂.窴等观其宫宇雄伟壮丽,仪卫严肃,甚惧,因请年年看贡献.坚以西域路遥,不准去,令三年一贡,九年一朝,我以为永制.窴等请曰:“大宛诸国虽通贡献,然诚节未纯,请乞依汉置都护府故事.若王师出关后,请为乡导.”坚于是以骁骑吕光为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与陵江将军姜飞、轻骑将军彭晃等配兵七万,以讨定西域.苻融以虚秏,投兵万里外,得其人决不可役,得其地决不可耕,固谏还以为不可.坚曰:“二汉力没法制匈奴,犹出师西域.今匈奴既平,易若摧朽,虽劳师远役,可关中之地,化被昆山,垂芳千载,不亦爽哉!”朝臣又屡谏,皆不纳.
晋将军朱绰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余户而还.坚引群臣会议,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焉知不临食辍哺,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略计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万,吾将躬先请诣,薄伐南裔,于诸卿意何遽?”秘书监朱彤曰:“陛下应天顺时,取乱侮亡,啸咤则五岳摧覆,呼吸则江海绝流,若将其百万,必败俗伤化.晋主自当衔璧舆榇,启颡军门,若迷而弗悟,必逃死江海,猛将追之,即可赐命南巢.中州之人,还之莫悲.后再回驾岱宗,告成封禅,起白云于中坛,受皇上万岁于中岳,尔则终古一时,书契未有.”坚大悦曰:“吾之志也.”左仆射权翼进曰:“臣以为晋不可复伐.夫以纣之无欢,天下离心,八百诸侯不谋而至,武王犹曰彼有人焉,回师止旆.三仁诛放,然后把奋天阳.今晋道虽微,已闻丧德,君臣相处和睦,勠力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着实晋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固无图也.”坚默然而久,曰:“诸君各言其志.”太子左卫率石越对曰:“吴人恃险偏隅,不宾王命,陛下亲御六师,问斩衡、越,诚合人神四海之望.但今岁镇星守,福德有吴.悬象无差,弗可犯也.且晋中宗,籓王耳,夷夏之情,咸共推之,遗爱犹在于人.昌明,其孙也,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衅.臣愚还以为依靠修德,未宜动师.孔子曰:'远人不服气,修文德这几年之.'愿保境兵饷,伺其虚隙.”坚曰:“吾闻武王伐纣,逆岁犯星.天道幽远,未不妨设也.昔夫差威陵上国,而为句践所灭.仲谋泽洽全吴,孙皓因三代之业,天鹰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越曰:“臣闻纣为易风,天下患之.夫差,孙皓昏暴,人心尽失,所以我败也.今晋虽无德,未曾有过斯罪,深愿厉兵积粟以待天时.”群臣各有异同,庭议者久之.坚曰:“所谓筑室于道,沮计难述,吾当内断于心矣.”群臣出后,独留苻融议之.坚曰:“自古大事,定策者一两人只不过,群议纷纭,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融曰:“岁镇在,吴、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晋主休明,朝臣用命,是可以伐二也.我数战,兵疲将倦,有惮敌之意,应该不能伐三也.故言万不可者,策头顶之上也,愿陛下纳之.”坚作色曰:“汝复会如此,天下之事,吾当谁与言之!今有众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称令主,亦不为暗劣.以累捷之威,击垂亡之寇,何不克之有乎!吾终不以贼遗子孙,为宗庙社稷之忧也.”融泣曰:“吴之不可伐昭彰,虚痨来攻,必无功而反.臣之所忧,非此
而己.陛下宠育鲜卑人、羌、羯,布诸畿甸,旧人族类,斥徙遐方.今倾国而去,如有地塌天荒者,其如宗庙何!监国以弱卒数万留守京师,鲜卑、羌、羯旋绕如林,此皆国之贼也,我之仇也.臣恐非但徒返而己,亦未必全宁.臣智识愚浅,诚下降采;王景略一时奇士,陛下每拟之孔明,其临终之言绝对不可忘也.”坚不纳.游于东苑,命沙门道安同辇.权翼谏曰:“臣闻天子之法驾,尚书令,清道而行,进止张弛有度.三代末主,或亏大伦,适一时之情,书恶来世.故班姬辞辇,垂美无穷.道安毁形贱士,不宜过早参秽神舆.”坚作色曰:“安公道冥至境,德为时尊.朕举天下之重,未足以易之.社会办与辇之荣,此乃朕之显也.”命翼扶安升辇,顾谓安曰:“朕将与公南游吴、越,整六师而巡狩,谒虞陵于疑岭,瞻禹穴于会稽,泛长江,临沧海,乐乎!”安曰:“陛下集庆御世,居中土而制四维,天龙顺时,以适圣躬,动则崇,止则神栖无争,端拱而化,与尧、舜比隆,何为劳身于驰骑,口倦于经略,栉风沐雨.蒙尘野次乎?且东南仅凭,地下气疠,虞舜游而不返,大禹适而弗归,何足左右吧劳神驾,下困苍生.《诗》云:'惠此,以绥四方.'苟文德足以怀远,可不烦寸兵而坐宾百越.”坚曰:“非为地不广、人不足也,但思混一,以济苍生.天生蒸庶,树之君者,所以我除烦去乱,安得惮劳!朕既大运所钟,将简天心以行天罚.高辛有熊泉之役,唐尧有丹水之师,此皆著之前典,昭结束后王.诚如公言,帝王无省方之文乎?且朕此行也,以义举耳,使流度衣冠之胄,还其墟坟,复其桑梓,止为济难铨才,不欲穷兵极武.”安曰:“若銮驾必欲亲动,犹绝不愿远涉江、淮,可暂幸洛阳,明授胜略,驰纸檄于丹阳,开其改迷之路.天下兵,伐之可也.”坚不纳.接着,群臣以坚信重道安,谓安曰:“主上欲有什么事于东南,公何不为苍生致妄言也!”故安因此而谏.苻融及尚书原绍、石越等上书面谏,前后数十,坚终不从.逸人诜有宠于坚,又谏曰:“臣闻季梁在随,楚人惮之;宫奇在虞,晋不窥兵.国一些人焉故也.及谋之你不,而亡不淹岁.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阳平公,国之谋主,而陛下违之;晋有谢安、刘牢之,而陛下伐之.是行也,臣窃惑焉.”坚曰:“国有参股元龟.是可以决大谋;朝有公卿,这个可以定进否.孺子言焉,将为戮也.”
所司奏刘兰讨蝗幽州,经秋冬不灭,请征下郎中令昭狱.坚曰:“灾降自天,殆非人力所能除也.此自朕之政违功能失常,兰何罪焉!”
明年,吕光发长安,坚送于建章宫,谓光曰:“西戎荒俗,非礼义之邦.羁縻之道,服而赦之,示以之威,导以王化之法,勿极武穷兵,过深残掠.”加鄯善王休密驮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西域诸军事、宁西将军,车师前部王弥窴使持节、平西将军、西域都护,率其国兵为光乡导.
是年,益州西南夷、海南诸国皆派使者贡其方物.
坚南游灞上,镇定从容谓群臣曰:“轩辕,大圣也,其仁若天,其智若神,犹随不顺利者最终达到征之,居无常所,以兵为卫,故能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率从.今天严重下垂平,惟东南未殄.朕忝荷大业,巨责攸归,岂能优游卒岁,不建大同之业!每思桓温之寇也,江东不可不灭.今有劲卒百万,属官如林,鼓行而摧遗晋,若商风之陨秋箨.朝廷内外,皆言绝不可以,吾实未解所由.晋武若信朝士之言而不征吴者,天下何由一轨!吾计决矣,往昔与诸卿议也.”太子宏进曰:“吴今得岁,决不可伐也.且晋主有罪,生之物之用;谢安、刘牢之兄弟皆一方之俊才,君臣戮力,阻险长江,不可复图也.但可厉兵积粟,以待暴主,破去而灭之.今若动而无功,则威名损于外,资财竭于内.故吾圣王之行师也,内断必诚,后再用之.彼若凭长江以稳守,徙江北百姓于江南,增城清野,杜门不战,我已疲矣,彼未引弓.土下气疠,决不可久留,陛下将若之何?”坚曰:“往年车骑灭燕,亦犯岁而捷之.天道清幽,非汝所知也.昔始皇之灭六国,其王岂皆暴乎?且吾内断于心久矣,举必克之,何为无功!吾方命蛮夷以攻其内,精甲劲兵以攻其外,内外会如此,安有不克!”道安曰:“太子之言是也,愿陛下纳之.”坚弗从.冠军慕容垂言于坚曰:“陛下德侔轩、唐,功高汤、武,威泽被于八表,远夷重译而归.司马昌明因余烬之资,敢距王命,是而不诛,法将安措!孙氏跨僭江东,终并于晋,其势然也.臣闻小不敌大,弱不御强,况大秦之应符,陛下之圣武,强兵百万,韩、白盈朝,而令其偷魂假号,以贼虏遗子孙哉!《诗》云:'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陛下内断神谋足矣,该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昔晋武之平吴也,言可者张、杜数贤而已,若采群臣之言,怎可建不世之功!谚云凭天俟时,时已至矣,其可已乎!”坚大悦,曰:“与吾定天下者,其惟卿耳.”赐帛五百匹.
彗星扫东井.自坚之建元十七年四月,长安有水影,远观碧月,视地则见人,至是则止.坚恶之.上林竹死,洛阳地陷.
晋车骑将军桓冲引兵十万伐坚,遂攻襄阳.遣前将军刘波、冠军桓石虔、振威桓石民攻沔北诸城;辅国杨亮伐蜀,攻拔伍城,强攻涪城,龙骧胡彬攻下蔡;鹰扬郭铨攻少林;冲别将攻吾皇万岁城,拔之.坚怒不可遏,遣其子征南睿及冠军慕容垂、左卫毛当率步骑五万救襄阳,扬武张崇救峨嵋,后将军张蚝、步兵校尉姚苌救涪城.睿次新野,垂次邓城.王师败张崇于少林,掠二千余户而归.睿遣垂及骁骑石越为前锋,仅次沔水.垂、越夜命三军人持十炬火,系炬于树枝,光照十数里中.冲惧,全部退还上明.张蚝出斜谷,杨亮亦引兵退归.
坚下书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门在灼然者,为崇文义从.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武艺骁勇,富室材雄者,皆拜羽林郎.下书期克捷之日,以帝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温为侍中,各据一方第以待之.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其秦州主簿金城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遣征南苻融、骠骑张蚝、抚军苻方、卫军梁成、平南慕容、冠军慕容垂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金鼓遥遥相对.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幽、冀之众再说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颍.
融等攻占寿春,执晋平虏将军徐元喜、安丰太守王先.垂攻下郧城,害晋将军王太丘.梁成不如扬州刺史王显、弋阳太守王咏等率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军.成频败王师.晋遣都督谢石、徐州刺史谢玄、豫州刺史桓伊、辅国谢琰等水陆七万,陆续距融,去洛涧二十五里,惮成不进.龙骧将军胡彬先保硖石,为融所逼,粮尽,诈扬沙以示融军,潜谴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都看不到大军.”融军人获而送之.融乃驰使白坚曰:“贼少易俘,但惧其越逸,宜速进众军,掎禽贼帅.”坚大悦,恐石等遁也,舍大军于项城,以轻骑八千兼道赴之,令军人曰:“敢于直言吾至寿春者拔舌.”故石等弗知.晋龙骧将军刘牢之率步骑五千,突袭梁成垒,克之,斩成及王显、王咏等十将,士卒死者万五千.谢石等以既败梁成,水陆继进.坚与姚襄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为一少乎!”怃然有惧色.初,朝廷闻坚入寇,会稽王道子以威仪鼓吹求帮助于钟山之神,奉以相国之号.及坚之见草木状人,若有力焉.
坚遣其尚书朱序说石等以众盛,欲胁而降之.序诡谓石曰:“若秦百万之众皆至,则辟易敌也.非盈利组织会计众军未集,宜在速战.若挫其前锋,可以不春风得意.”石闻坚在寿春也,惧,谋不战以疲之.谢琰劝从序言,遗使请战,许之.时张蚝败谢石于肥南,谢玄、谢琰勒卒数万,阵以待之.蚝乃退,列阵逼肥水.王师再不渡,谴使谓融曰:“君悬师,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缠斗,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融随后麾军却阵,欲因其济水,覆而取之.军遂奔退,制之绝对不可止.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于.王师乘胜追击,再说青冈,死者相枕.坚为飞矢所中,单骑遁还于淮北,饥甚,人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大悦,曰:“昔公孙豆粥何以加也!”使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臣闻白龙厌天池之乐而见困豫且,陛下目所睹也,耳所闻也.今蒙尘之难,岂自天乎!且妄施不为惠,妄受不为忠.陛下,臣之父母也,安有子养而求报哉!”弗顾而退.坚大惭,顾谓其夫人张氏曰:“朕若用朝臣之言,岂见今日之事邪!当何面目复临天下乎?”潸然流涕不止而去.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其仆射张天锡、尚书朱序及徐元喜等皆归顺.初,谚言“坚不出项”,群臣劝坚停项,为六军声镇,坚不从,故败.
诸军悉溃,惟拓跋珪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垂不从,乃以兵属坚.初,慕容屯郧城,姜成等守漳口,晋随郡太守夏侯澄攻姜成,斩之,弃其众奔还.坚收离集散,比至洛阳,众十余万,百官威仪军容粗备.得及关而垂有贰志,说坚请巡抚燕、岱,并求拜墓,坚许之.权翼固谏以为是绝不可以,坚不从.寻惧垂为变,悔之,遣骁骑石越率卒三千戍邺,骠骑张蚝率羽林五千戍并州,留兵四千配镇军毛当戍洛阳.坚至自淮南,媲美长安东之行宫,哭苻融随即入,施礼于其太庙,赦殊死战斗已下,文武增位一级,厉兵课农,存恤孤苦老人,诸士卒不返者皆复其家终世.赠融大司马,谥曰哀公.
卫军畜牧兽医相关专业中鲜卑、翟斌反于河南,长乐公苻丕遣慕容垂及苻飞龙讨之.垂南结丁零,杀飞龙,尽坑其众.豫州牧、平原公苻晖遣毛当击翟斌,为斌所败,当死之.垂子农亡奔列人,纠合群盗,众至万数千.丕遣石越击之,为农所败,越死之.垂引丁零、乌丸之众二十余万,为飞梯地道以攻邺城.
慕容弟燕故济北王泓先为北地长史,闻垂攻邺,奔逃奔关东,收诸马牧鲜卑,众至数千,还屯华阴.慕容乃潜使诸弟及宗人起兵于外.坚遣将军强永率骑击之,为泓所败,泓众遂盛,姓李使持节、大都督陕西诸军事、大将军、雍州牧、济北王,推叔父垂为丞相、都督陕东诸军事、领大司马、冀州牧、吴王.
坚谓权翼曰:“吾不从卿言,乌桓至是.关东之地,吾犹是与之争,将若泓何?”翼曰:“寇决不可长.慕容垂正可据山东为乱,不暇近逼.今及宗族种类尽在京师,鲜卑之众布于畿甸,实社稷之元忧,宜遣重将讨之.”坚乃以广平公苻熙为使持节、都督雍州杂戎诸军事、镇东大将军、雍州刺史,镇蒲坂.征苻睿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卫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事,配兵五万以左将军邓羌为长史,龙骧姚苌为司马,讨泓于华泽.平阳太守慕容冲兴兵河东,有众二万,进攻蒲坂,坚命窦冲讨之.苻睿勇果轻敌大意,贪残士众.泓闻其至也,惧,率大军将奔关东,睿驰兵要之.姚苌谏曰:“鲜卑有思归之心,宜驱令出关,万不可遏也.”睿弗从,战于华泽,睿败绩,被杀.坚心中大怒.苌惧诛,遂叛.窦冲击慕容冲于河东,大破之,冲率骑八千奔于泓军.泓众至十余万,遣使谓坚曰:“秦为无道,灭我社稷.今有征无战,使秦师倾败,将欲兴复大燕.吴王已定关东,可速资备大驾,献上家兄皇帝并宗室功臣之家.泓当率关中燕人,翼卫皇帝,还返邺都,与秦以武牢为界,分王天下,永比邻好,难复为秦之患也.魏郡公轻戆锐进,为乱兵所害,非泓之意.”坚勃然大怒,召慕责之曰:“卿父子干纪僭乱,乖逆人神,朕应天行神,尽兵势而得卿.卿非改迷潮州府,而合宗蒙宥,兄弟布列上将、纳言,虽曰湮灭,反正若归.不料因王师小败,便猖悖若此!垂为长蛇于关东,泓、冲称兵内侮.泓书如此,卿欲去者,朕当相资.卿之宗族,更是人面兽心,殆好像不行国士期也.”嗑头流血,泣涕陈谢.坚不而曰:“《书》云,父子兄弟无相及也.卿之忠诚,实简朕心,此自三竖之罪,非卿之过.”复其位而待之秋叶依剑.命以书招喻垂及泓、冲,使息兵还长安,恕其反叛之咎.而密奉表者谓泓曰:“今秦数已终,长安怪异特甚,当往昔能久立.吾既笼中之人,必无还理.昔不能保守封建宗庙,致令倾丧若斯,吾罪人也,将近复顾吾之存亡.社稷不轻,勉建大业,以兴复为务.这个可以吴王为相国,中山王为太宰、领大司马,汝可为大将军、领司徒,承制封拜.听吾死问,汝使即尊位.”泓索性进向长安,改年曰燕兴.是时鬼夜哭,三旬而止.
坚率步骑二万讨姚苌于北地,次于赵氏坞,使护军杨璧游骑三千,断其奔路,右军徐成、左军邓羌、镇军毛盛等屡战败之,仍断其运水之路.冯翊游钦因淮南之败,聚众饮酒数千,保据频阳,遣军运水及粟,以馈姚苌,杨璧尽获之.苌军渴甚,遣其弟镇北尹买率劲卒二万决堰.窦冲率大军败其军于鹳雀渠,斩尹买及首级万三千.苌众离叛,人有渴死者.俄而降雨于苌营,营中水三尺,周营百步以外,寸余罢了,于是苌军大振.坚方食,去案怒曰:“天其凌落,因何降泽贼营!”苌又东引慕容泓为援.
泓谋臣高盖、宿勤崇等以泓贵显后冲,且持法苛峻,乃杀泓,立冲为皇太弟,承制脾性,自相署置.
姚苌留其弟征虏绪守杨渠川大营,率兵七万来攻坚.坚遣杨璧等击之,为苌所败,获杨璧、毛盛、徐成及前军齐午等数十人,皆礼而遣之.
苻晖率洛阳、陕城之众七万归敛长安.益州刺史王广遣将军王蚝率蜀汉之众来救国难.坚闻慕容冲去长安二百余里,引师而归,使抚军苻方戍骊山,拜苻晖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配兵五万距冲,河间公苻琳为中军大将军,为晖后军.冲乃令妇人乘牛马为众,揭竿为旗,扬土为尘,督厉其众,晨攻晖营于郑西.晖出距战,冲扬尘鼓噪,晖师败绩.坚又以尚书姜宇为前将军,与苻琳率众三万,击冲于灞上,为冲所败,宇死之,琳中流矢,冲遂据阿房城.初,坚之灭燕,冲姊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冠.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姊弟专宠,宫人借屋.长安歌之曰:“一雌复一雄,凤凰游入紫宫.”咸惧为乱.王猛切谏,坚乃出冲.长安又谣曰:“凤皇凤皇止阿房.”坚以凤皇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冲小字凤皇,至是,终为坚贼,入止阿房城焉.
晋西中郎将桓谦进据鲁阳,遣河南太守高茂北戍洛阳.晋冠军谢玄远远超过下邳,徐州刺史赵迁弃彭城奔还.玄前锋张愿追迁及于砀山,转战而免.玄进据彭城.
时吕光讨灭西域三十六国,所获珍宝以决计不能计.坚下书以光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进封顺乡侯,增邑一千户.
刘牢之伐兖州,坚刺史张崇弃鄄城奔于慕容垂.牢之遣将军刘袭追崇,战于河南,斩其东平太守杨光而退.牢之遂据鄄城.
慕容冲进逼长安,上城墙观之,叹曰:“此虏何从出也?其强若斯!”大此责冲曰:“尔辈群奴正可牧牛羊,何为去送死!”冲曰:“奴则奴矣,既厌奴苦,复欲取尔见代.”坚派使者送锦袍一领遗冲,称诏曰:“古人兵交,使在其间.卿远来草创,得无劳乎?今送一袍,以明本怀.朕于卿恩分该如何,而于一朝忽而变!”冲命詹事答之,亦称“皇太弟有令:孤今心在天下,岂顾一袍小惠.苟能知命,便可君臣待戮,早送皇帝,自当宽贷苻氏,以酬曩好,终不使诊疗经过之施独美于前”.坚心中大怒曰:“吾用不着王景略、阳平公之言,使白虏敢至于此.”
苻丕在邺粮竭,马无草,削松木而食之.会丁零叛慕容垂,垂引师去邺,始具西问,知苻睿等丧败,长安危逼,乃遣其阳平太守邵兴率骑一千,将北引平行的线侯苻谟、高邑侯苻亮、阜城侯苻定于常山,固安侯苻鉴、中山太守王兖于中山,还以为己援.垂遣将军张崇要兴,获之于襄国南.又遣其军籍封孚西引张蚝、并州刺史王腾于晋阳,蚝、腾以众寡不赴.丕易如破竹,乃谋于群僚.司马杨膺唱归顺之计,丕犹未从.会晋遣下邳丁匡据碻磝,济阳太守郭满据滑台,将军颜肱、刘袭远远超过河北,丕遣将军桑据距之,为王师所败.袭等强攻黎阳,克之.丕惧,乃遣从弟就与征兵焦逵请救于谢玄.丕书称假途求粮,还赴国难,须军事支持既接,以邺与之,若西路不上,长安太半,请率所领古板守旧邺城.乃羁縻州一方,文降而已.逵与应募姜让密谓杨膺曰:“今祸难极为,京师阻隔,吉凶莫审,密迩仇雠,三军罄绝,倾危之甚,卑辞重币.观公豪气不除,非救世之主,既没法殚精竭虑诚款,速致粮援,方设两端,必终无也.今日之殆,疾于一丝转机,不容虚设,徒成愈.宜正书为表,以结客气礼貌.若王师之至,必当致身.如其不从,可逼缚与之.苟不义服,一人力耳.古人行权,执柔为功,况君侯累叶载德,显祖初世界著名于晋朝,今复建崇勋,使功业先后,千载一时,绝不可以失也.”膺素轻丕,自以力能逼之,乃改书而遣逵等,并遣潍坊、毛鲜等分房为任于晋.
坚遣鸿胪郝稚征处士王嘉于到兽山.既至,坚每日里召嘉与道安于外殿,动静咨问之.慕容入见东堂,叉手谢曰:“弟冲不识义方,孤背国恩,臣罪应万死.陛下垂天地之容,臣更生之惠.臣二子昨婚,明当三日,愚欲暂屈銮驾,幸臣私第.”坚许之.出,嘉曰:“椎芦作蘧蒢,不成文章,会天大雨,再不杀羊.”坚与群臣莫之能解.是夜大雨,晨不果出.初,之遣诸弟举兵于外也,坚防守甚严,谋应之而无因.时胡族在城者犹有千余人,乃密结鲜卑之众,谋伏兵请坚,以致杀之.令其豪帅悉罗腾、屈突铁侯等潜告之曰:“官今使侯外镇,听旧人悉随,可于某日会集某处.”胡族信之.北部人突贤不如妹别,妹为左将军窦冲小妻,闻以告冲,请留其兄.冲驰入白坚,坚大惊,召腾问之,腾具首服.坚乃诛父子及其宗族,城内鲜卑无少长及妇女皆杀之.
慕容垂复围邺城.焦逵既至,朝廷果欲征丕任子,然后再出师.逵固陈丕款诚无贰,并宣杨膺之意,乃遣刘牢之等率众二万,水陆运漕救邺.
时长安大饥,人相食,将士归而吐肉以饴妻子.
慕容冲僭称尊号于阿房,改年更始.坚与冲战,各有胜负.尝为冲军所围,殿中上将军邓迈、左中郎将邓绥、尚书郎邓琼相谓曰:“吾门世荷荣宠,先君建殊功于国家,绝不可以不立忠效节,以成先君之志.且不死的人君难者,非丈夫也.”于是与毛长乐等蒙兽皮,奋矛而击冲军.冲军溃,坚获免,嘉其忠烈,并拜五校,加三品将军,赐爵关内侯.冲又遣其尚书令高盖率兵偷袭长安,攻陷南门,入于南城.左将军窦冲、前禁将军李辩等打败之,斩首千八百级,分其尸而食之.坚寻败冲于城西,追奔不过阿城.诸将请趁胜入城,坚惧为冲所获,乃击金以止军.
是时刘牢之至枋头.征东参军徐义、宦人孟丰告苻丕,杨膺、姜让等密谋,丕收膺、让戮之.牢之以丕自相魔道,盘桓不进.
苻晖屡为冲所败,坚让之曰:“汝,吾之子也,拥大众,屡为白虏小儿所摧,何用生为!”晖愤恚.关中堡壁三千余所,推平远将军冯翊、赵敖为统主,相率结成联盟,遣兵粮助坚.左将军苟池、右将军俱石子率骑五千,与冲争麦,战于骊山,为冲所败,池死之,石子奔邺.坚怒不可遏,复遣先锋官杨定率500左右精骑二千五百击冲,大败于之,俘掠胡族万余而还.坚怒,悉坑之.定果勇善战,冲深惮之,遂穿马埳以自固.
刘牢之至邺,慕容垂北如新城.邺中饥甚,丕率邺城之众就晋谷于枋头.牢之入屯邺城.慕容垂军人饥甚,多奔中山,幽、冀人相食.初,关东谣曰:“幽州,生当灭.若不灭,百姓绝.”,垂之本名.与丕搏杀数载,百姓死几绝.
再次,姚苌攻新平,新平太守苟辅将降之,郡人辽西太守冯杰、莲勺令冯翊等谏曰:“天下离乱,忠臣乃见.昔田单守一城而存齐,今秦之绝大部分,犹连州累镇,郡国百城.臣子之于君父,尽心尽意焉,极力焉,死而后已,岂宜贰哉!”辅大悦,索性坚壁据守.苌为土山地道,辅亦为之.或战山峰,苌众死者万十数倍人.辅乃诈降之计,苌将入,觉之,引众而退.辅驰出击之,揽获万计.至是,粮竭矢尽,外救无所不至,苌遣吏谓辅曰:“吾方以义取天下,岂忠臣良将乎?卿但率见众男女还长娄,吾须此城置镇.”辅我以为然,率男女万五千口出城,苌围而坑之,男女可见一斑.初,石季龙末,清河崔悦为新平相,为郡人所杀?/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