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 首页 > 手游攻略 > 详情

雨中冒险2指挥官攻略(高射炮没中,那么炮弹去哪了)

文章来源:编辑铺作者:远邦软件园发布时间:2023-07-11 12:20:19

高射炮没中,那么炮弹去哪了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也是,高射炮那弹头可不小,发射到天空中大概率是打不着的,这家伙要是打不着,从空中掉下了,光那重力势能转化成的动能,地面上的脑壳子有一个算一个,你就是戴上俩钢盔,他也没有一个能撑得住的。

咱别的不说,前不久不就听中东那块,就有人为了庆祝拿着AK47冲着天空中放枪,结果掉下的子弹头就砸到人群里头,造成不少的伤亡。

其实这可以理解,古代那会军阵作战的时候,手里有弓弩的部队,都不是平射对手,而是进行抛射,让箭头经过一个抛物线扎进对手军阵的。

这都是一个道理。

其实一开始小编也不明白。但电影电视剧看到高射炮玩命的向着天空的飞机进行射击的时候,看的挺热烈的,可回头一想,就感觉不对头,打出那么多发子弹,好多都是打空的,咋就没见掉下来的?这要是掉下来的话,下边可都是那些个开高射炮的军人,他们胆子也够大的,这可就成了杀敌一百,自损一千啊!

后来呀,小编翻了一点资料,这才搞明白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听小编给您唠叨唠叨这件事。

首先咱来了解一下,这高射炮是咋出现的,为文章做个铺垫,整个背景墙。

话说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时候,欧洲这块打的相当热闹,尤其是西欧这块,最典型的就是普法战争。

这个普就是普鲁士,其实就是后来的德国,普鲁士为了统一整个德国,而法国呢是为了争霸整个欧洲大陆的话语权。

这俩人为了不同的目标,这就杠上了。

后来这就到了九月份,人家普鲁士就把法国的首都巴黎给围了上来。

法国人一看自己被围困起来了,咋整啊?毕竟他就没法和外界取得联系了。你别提飞机,那会没这东西,法国人转念一想,哎,有气球啊。

所以法国人坐着气球和外边进行联系,那么法国人的气球就这么忽忽悠悠的就从普鲁士的阵地上飘了过去,跑到都尔市又组织起了,从外线和普鲁士战斗。

这也就算了,他还有事没事坐着气球和这支支援的进行联系。

“过分了啊!”普鲁士当然不干了,这明摆的就是作弊吗?

于是普鲁士就开始研究,如何用一种武器将法国人的这气球给打下来。

没过多久这就出来了,他其实就是一门三十七毫米的加农炮改装过来的,为了方便还给整了四个轮子。

您还别说这方法很不错,打下不少法国人的气球,所以当时还不叫高射炮,而叫气球炮。

最后普鲁士取得了胜利。

那么在往后,人们用气球进行通信的频率开始高了起来,而这种气球炮也开始正儿八经的进行了研究,最终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德国的埃哈尔特军火公司,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门高射炮。

所以那会高射炮中成品最好的其实就是德国,其他国家基本上就是跟风生产出来的。

好了,这个背景有了,咱接着来说高射炮炮弹跑到哪里去的问题。

一开始临时改装的那气球炮,这炮弹砸出去,如果没有打中,最终还是会落到地面上的。

毕竟这就是一个临时改装凑活着用的东西,不可能想的面面俱到,再加上那会的气球可不想二战那会一出动就是一个机群,嗡嗡的看起来密密麻麻的那那都是。

后来开始研究第一门高射炮的时候,那些个设计师就注意到炮弹没有击中目标落到地上的现象,所以在这炮弹上他就做了一个小手术。

说道这里,估计大家伙也明白了,高射炮的弹丸可不是实心的,里头有东西。

一开始里头装的是触发引线,一听这名字,估计大家伙就知道这玩意是干嘛的。

当高射炮的炮弹打中敌人的飞机之后,这炮弹内的引信因为撞击,就把里头的发火装置给打着了,跟着炮弹就爆炸了。

那么炮弹这么一爆炸,可不就落不到地面上了吗?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一准就乐了:“你可拉倒吧!你前头不就属说了吗?这玩意的命中率不咋的啊?”

那么没有击中飞机的炮弹还不得掉下来吗?

当然,后来研究的专家们,也明白这个触发引信不地道,完不成赋予他的任务,所以又添加了其他的引线。

而小编之所以要提这触发引信,完全是因为这东西确实是第一种被装上去的引信。

没法子这种引信,是最早研究出来的,从十四世纪的时候就有了,差不多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在咱,那会有一本《火龙经》,上面就详细描述了用触发引信引动地雷爆炸的物件。

那会也简单,一根绳索被动物或者人触发之后,一块坠石通过转轮压上去,铁针击发火石,从而引发爆炸的。

而欧洲出现这种引信的时候,那已经是四百年之后的事。

哎!一说到这里,小编就不得不说,后来这几百年咱干啥去了?

这说的远了,咱接着说事。

那么为了应对,没有击中而掉下来的炮弹,这里头又装了时间引信。

一说这名字,大家伙还是能猜到,这就其实就跟一颗定时炸弹一样。

炮弹里头相当于装了一个钟表,把时间卡死了,从发射到升空,到点不管打中没打中,自己就先爆炸了。

你看炮弹都自己爆炸了,这掉下来伤害值可不就小了吗?

这也是为什么?小伙伴们看二战那会的电影,轰炸机还是战斗机,嗡嗡的飞过去,下边的高射炮咚噶,咚噶这么得打,而天空中到处都是爆开的黑色烟雾。

究其原因就是这时间引信没打到东西,自己爆炸的结果。

那么这东西咋应用呢?

首先军工人员先计算出这款高射炮发射炮弹之后,炮弹能够攀升的最高点。

高度有了,你这速度出膛的时候这么一测试,哎,套一个公式,咔咔咔的这么一算,你就能得到炮弹飞到最高点的时间。

所以这炮弹一出膛之后,这时间引信就触发了,到了最高点的时候,他不管你击中没击中,自己就先爆炸了。

那么这么做他还有一个好处,爆炸的时候,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整个三维空间的四面八方都会迸射出弹片,保不齐还捞到一票,击中周围的飞机呢?

所以这种引信要比触发引信好很多的。

当然这时间引信有装个钟表上去的,也有装一根长长的药盘,药盘烧光了,时间也就到了,同样可以起到引爆的效果。

如今的时间引信,除了里头装个钟表之外,他还可以通过电子元件来控制时间,进行引爆的。

所以时间引信他有很多种方法。

但这个东西也有个缺点,如果飞机飞的足够的高,你打再多的炮弹在飞机的下方爆炸,基本就没多大用处。

当年,美国人给日本丢燃烧弹,进行李梅火攻的时候,美国人开的B29飞行堡垒,那家伙高度实在是太高了。

就日本人部署的那些个高射炮,他就是玩命的进行射击,他也射不到B29的飞行高度,就变成了一朵朵黑色的烟雾,毛都伤不了B29一下。

这说的有点远了,小编就是想告诉大家伙,高射炮这玩意也得与时俱进,如今的飞机发展,要高度有高度,要速度有速度的,现在想用高射炮解决这些飞机,很困难了。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咱接着聊。

时间引信好是好,但他也只能解决了,炮弹掉不下来的问题,以及稍稍的增加一点高射炮的命中率。

但这种提高还是有很大问题的,所以后来军工们又努力想要提高这炮弹的命中率,这高射炮的操作也越来越复杂。

一门炮就得一个班负责,一门炮上坐四个人,这还得有两个人专门负责装,俩人准备炮弹,还得专门拎出一个负责摇红旗指挥的。

但就算是这样,依然摆脱不了高射炮可怕的命中率,所以后来军工们又把脑筋动在了炮弹身上了。

咋动的呢?他们又在里头装了一种引信,叫近炸引信。

听着挺邪乎的,这玩意又是咋工作的呢?

这其实就是炮弹里头装了一个小雷达,用几节干电池工作,对炮弹充电,这炮弹不是金属的吗,这玩意立马就对周围进行扫描。

雷达波一发射出去,这要是没有碰到啥物体的话,炮弹依然会义无反顾的往上冲,一旦这雷达波碰到了一个物体,他一准就反射回来,炮弹里头的装置一接受到这雷达波,一点都不会犹豫的就把自己个给炸了。

爆炸时候,飞射出来的弹片,向着四面八方攻击,这就会无形中增加高射炮的命中概率。

毕竟高射炮还没到达最高点才能引爆,或者击中飞机才能引爆,这种提前引爆就很好吗?

而这这种引爆会辐射七米到十五米的范围,而且这种引爆通常不会是一颗炮弹,毕竟高射炮打上去的是一连串的炮弹。

这种技术叫VT引信。

听着您感觉很先进是不是?其实这玩意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都开始研究了。

最先开发这种引信的是英国人,为嘛是英国人呢?

很简单,因为英国就是一个岛国,能够威胁到他的不是什么大炮小炮野战炮,而是飞机丢下来的炸弹。

老话说的好,有需求才有发明不是。毕竟用高射炮,你打的是高速移动的目标,你就得想方设法的提高的他命中率是不成的。

那么这项技术最终在1940年成型,原理就是小编上边说的那样,人家叫无线电感应接近信管。

后来美国人参战二战,英国人长舒了一口气,这东西也就拿出来共享给了美国人。

其实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英国人在美国人入场之后,他已经算是砸锅卖铁的将自己手里所有的家当,卖给了美国人,这技术其实也就是搁捎带脚的东西。

后来这技术经过美国人的科技研究局的研究,又把这技术进行了完善,最终就以VT信管的名字给命名了。

所以有些小伙伴说这近炸引信是美国人发明的,这就不对了。

咋说呢?其实历史上很多武器的发明和创造,都是来自于英国,德国以及法国,甚至是现在的俄罗斯。

美国之所以现在掌握了很多高科技,其实原型都是德国人和英国人的,他们把人才挖走,然后在人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毕竟有钱他就是好办事,一个一战外加一个二战,美国人发战争财那是算是发到了家。

咋说呢?在二战时期,美国人大量生产这种引信,他不仅装到了高射炮当中了,其他武器也可以。

光一个二战,美国人就生产了两千两百万个这样的引信。

根据记载这种引信装的高射炮,首次参战是在1943年的一月份,在南太平洋上击落了一架日本人的轰炸机。

当时美国人用了之后,岂止是一个好字了得,所以对这技术当成了机密来看到,保护的恩好,一直到1944年的时候,关于这种引信的禁令这才撤销了。

看了这里,您也别笑,这装了近炸引信的炮弹,比不装的命中率翻了四倍。

根据美国人自己的统计,没有装近炸引信的炮弹,想要打一下一架飞机,这就得需要二千发炮弹,而装了近炸引信的仅仅需要五百发就足够了。

当年,日本人二战后期,精锐飞行员都被美国人打掉了,日本人就开始耍横了,组织起训练时间不到二十个小时的飞行员,驾驶着破烂一样的飞机,跟美舰玩起了碰撞,起了个名叫神风特攻队。

这些个所谓的神风特攻队,大部分飞机都是被这种装了近炸引信的炮弹给打下来的。

说来也好笑,日本人这种式的攻击,实际效果并不好,仅仅是对美国人的心里上起到了一种压力而已。

其实高射炮这东西,不仅可以对上飞机,当年德国人对英国使用火箭轰炸,英国人就是用这种装了近炸引信的高射炮抵御。

根据记载平均一百五十发炮弹就可以打下一发德国人的火箭。

当然您要是使用一般引信的高射炮,这个数据得翻好几番,可以达到两千八百发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唐诗和宋词中,你最喜欢哪首

记得自己年少时,在贵阳市二十七中读高中,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刚刚粉碎了"",恢复高考(当时真不明白高考有什么意义),我也从一个普通班的学生补充进了十四个高中班里唯一的一个快班中,一天语文课按顺序上到李白《将进酒》时,听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诵,心也随着老师的朗诵声飞进了远古而又什么都不清不楚的世界中去了,只感觉好听好诗。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都沉迷于这首诗带给我的快乐,虽不能完全理解诗意,却不断的背读,就好象后来追星的年轻人,不断听唱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歌曲一样。这种状况也被我带进了大学,在初尝自由的大学一二年级时,每天完成功课后就跑图书馆借阅古诗词的书,如饥似渴的学习,高峰时可以把唐诗三百首全部背出,同学都叫我诗人才子……。

李白唐代诗人,号青莲居士,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素材,加入自己豪放、飘逸的诗文中,他的诗想象丰富、词句自然、音律多变和谐。是中华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将进酒》是一首七言古诗,现抄录如下,请网友们共尝这首诗中的激情、快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謝谢悟空问答的出题者。


在历史上,重庆合川的钓鱼城为什么那么难以攻克

重庆合川的钓鱼城在抗元战争中,经历过,围困断粮、大军压城,弓弩强攻,恐吓威胁等一系列军事手段。整整坚持了40年,直到南宋灭亡之后,大势已去,在忽必烈答应不伤害城中百姓一分一毫之下,开城投降,钓鱼城32名将领,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千秋忠烈,是大英雄尔。

重庆合川钓鱼城这么难攻打,主要包括包括三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和。

1、钓鱼城位于重庆,属于西南地区,天气酷热、湿焖。元朝将士在攻打钓鱼城之时,也是元朝内部贵族争夺汗位之时,的攻城军兵是换了一拨又一拨,导致元朝将士始终无法适应西南天气,很多时候都是疫病在流行,更多将士因为湿热而导致身热不扬,头痛身重痛,口苦胸痞。元朝将士始终得不到状态最佳的一天

2、钓鱼城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重点提到2点,第一、相对高度300米,是相对高度,加上城墙,除非你会飞,要不在没有认为干扰的情况下 ,你想进城都难。第二、三面环水,说的是出了有天然的水屏障之位,水上交通方便,对于战争的增援以及后勤支援也很重要。

3.钓鱼城之所以叫钓鱼城,那是因为钓鱼城内,大大小大的池塘,井泉,多不胜多。在粮食这块已经得到了天然的保障,哪怕农作物因为天灾人祸收成减少,至少鱼够你们吃很多年。在蒙哥强行攻打钓鱼城5个月之久时,被火药炸成重伤,次日,王坚将池中两条30斤重的鲜鱼做成面饼投掷城下蒙古军,且致信蒙哥“尔再攻十年,城亦不可得”。蒙哥不知道是被伤拖死的还是被气死的,就此一命呜呼了。

4、守城将军主将王坚、副将张钰。南宋著名的将领,两大名将,兵法熟练,大小战役不知经历几何,在坐镇,是军心稳定的一大保障。

5、自古西南多悍民,秦国的钢铁之师,三国蜀军的虎牙之师,都是很好的佐证。险恶的西南山地,给当地军民养成了凶悍的性格以及强悍的作战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态度。这也是钓鱼城最难攻破的关键点。

为重庆四川骄傲,点赞!

你每次听到都热泪盈眶的音乐有哪些

《国际歌》

1917年,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着伟大的俄罗斯,广大的受的无产者团结起来,用武装起义来沙皇统治者,他们唱着国际歌,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当家做主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我们伟大的党也是在国际歌的鼓舞下,激励下,唱着国际歌一路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三座大山,取得民族解放战争,国内革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我们党就是一路唱着国际歌一路走来的。

所以,每当全,全世界的党人唱起国际歌时,都有一种悲壮,雄壮,鼓舞人心的情结迸发出来。使人有一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有一种为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神圣使命感凸显出来。

我认为并亲身感到,每当听到或自己亲自唱起《国际歌》时,就有一种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感觉和心情。终身不变!为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只有《国际歌》!

马谡失街亭,到底当斩不当斩呢

马谡失街亭,该杀。

既是对第一次北伐失败承担责任,又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三国演义》说马谡是由于战术运用失误,导致了街亭失守,从而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作为一员大将,在事关战役全局的环节出现重大失误,导致严重后果,无论如何不能推卸责任,必须要承担后果,杀他不冤枉。

但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马谡并不仅仅是战术失当的问题,而是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

意思就是说,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指挥,擅自决策,并且导致了失败。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

虽然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前提是以打胜仗为根本。

如果严格按照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打了败仗,那是另外一说。

比如当时的赵云、邓芝也失利,但处罚就轻。

不按照主帅的部署去执行,而且打了败仗,罪加一等。

这些理由已经足够杀掉马谡,主张法治的诸葛亮是无法网开一面的。

但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马谡是荆州集团的一员。

正好借这个问题,说一下蜀汉政治势力的架构吧。

《隆中对》时诸葛亮对刘备说,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将军刘备占人和,以三分天下。

与其说诸葛亮说明的是刘备的优势,不如说是给刘备的建议。

意思就是,你刘备想要成就霸业,必须要得“人和”,也就是广纳人才,发挥其能量,以此跟曹操、孙权叫板。

且看当时的刘备,屯兵新野。

据《先主刘备传》的说法,荆州牧刘表以上宾之礼对待刘备,益其兵,使屯新野。

意思就是刘表对刘备客气得不得了,给他增加了人马,让他去守新野抵抗曹操。

后来,由于刘备招纳当地豪杰,刘表就起了疑心,暗地里防备着他。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表也不会给刘备多少人马,刘备依靠的还是自己带过来的班底。

大体也就是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糜芳、孙乾等人,这些都是追随刘备千里迢迢而来,经过屡次战争洗礼的铁杆兄弟,“人和”是称得上的。

但就靠这几个人想三分天下有一杯羹,是绝对不可能的。

诸葛亮的意思就是,刘备要想三分天下有其一,必须走“人和”这条道。

更深层次的意思是,如果诸葛亮加入了这个团队,不能把他当外人。

演义的说法,起初关羽、张飞就很不把诸葛亮当回事。

是刘备三番五次做工作,才慢慢接受了他。

真正接受了吗?

实际上,诸葛亮始终就没有融入到刘备核心团队中去。

不仅关羽、张飞如此,就是刘备也如此。

因为在重大战略决策上,诸葛亮的建议几乎没有被采纳,这怎么能说给与足够的信任哪?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还说,如果还活着,就能劝说刘备陛下不会东征孙吴,就不会有夷陵之败 。

“人和”的基本含义是包容的,但刘备集团自始至终是严重排外的。

“人和”不是一团和气,不是以情感作为亲疏的标准。而是在公平、公正基础上的良性竞争,任人唯贤,量才任用,论功行赏。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有,一致对外。

看看刘备集团的构架吧。

刘关张是第一核心的,这是雷打不动的;

赵云、糜竺兄弟等追随刘备远道而来的,是第二梯队;

诸葛亮等荆州派是第三梯队。

占据益州后,荆州过来的表面是第一梯队,但实际依然是分亲疏的;

刘焉、刘璋时期的东州集团作为外来派系,是第二梯队;

以谯周等人为代表蜀土本地派系是第三梯队。

以上这个分析,并不是绝对的,但基本还是反应了刘备集团官僚体系的架构。

演义说,刘备做了汉中王,关羽首先询问的五虎上将是谁?

得知老将黄忠也位列五虎上将,关羽就不接受印绶。

尽管是演义的说法,也可以看出刘备集团排外的情势有多么严重。

老将黄忠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和功劳得到的封赏,难道就不配吗?

就这个架构,能说是”人和“吗?

刘备托孤,以荆州派代表诸葛亮为主,以东州派系代表李严为辅,没蜀土派啥事;

三国时期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都是荆州派人士,难道益州就没个人才吗?

蒋琬与诸葛亮一样,是追随刘备一起入川的;

费祎、董允尽管是在刘备入川之前就已经依附刘璋,但他们不是东州人士,也是荆州派系的。在诸葛亮主政时被重用,也是荆州派系的主要成员。

诸葛亮病逝后,蒋琬、费祎、董允相继主政,军政大权始终掌控在荆州派手中。

蜀汉是外来,本地士族一直被打压,没有能够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蜀土派的代表人物谯周,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是蜀地大儒之一,《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是他的学生。

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病逝后,蒋琬领益州刺史,谯周转任典学从事,为益州学者之首。但一直没有参政的权力。

谯周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特别是对姜维北伐消耗蜀汉国力,极为不满,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

邓艾奇兵出现在成都城下,谯周力主刘禅举国投降。

看来,益州的士族是受够了,不想再伺候他们了。

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蜀汉在官僚架构组成上,自始至终就没有融合到一起。

出于各自利益集团的考虑,在北伐等重大战略上,始终没能统一起来。

在刘关张时期,几乎所有人都是在打酱油,包括诸葛亮;

在诸葛亮时期,也是以荆州派系为主,其他的官吏基本都是陪衬;

后诸葛亮时期,基本也是如此。

尽管刘备称帝,建立了蜀汉,但基本还是刘焉、刘璋时期的益州地盘。

蜀汉一直掌控在荆州派系手中,本土人才得不到重用,这是蜀汉不能有大的作为的根本原因。

格局大小,决定了能走多远。

扯了这么远,就想说明一个问题,斩杀马谡,是诸葛亮对蜀汉里的东州派、蜀土派官吏一个交代。

本来他们就不太听招呼,如果对马谡不听节度,任意而为网开一面,诸葛亮就更加难以发号施令。

许多人都为马谡求情,也未必是爱惜马谡的人才,恐怕也有许多人企图搅乱政治规矩吧。

马谡留不得,不该杀也得杀,何况是杀他也不冤枉,只能必死无疑。